相对于QQ的“臃肿”,简单轻便的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软件在70、80、90后的人群里使用得越来越广泛,人们甚至都懒得打电话,有什么事在微信上吆喝一下就成。
特别是对于某些不会打字或者打字不太熟练、不喜欢打字的人来说,微信的语音功能简直就成了他们的福星。逛街能聊,买菜能聊,甚至吃饭时也能趁着咽饭的时间聊上几句。
可是,对于这个大多数人喜欢的功能,我却非常非常讨厌。如果微信官方问我最想更改微信的哪个功能,我一定毫不犹豫的说最希望有个语音功能的开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我关闭了这个功能,你就不能再向我发送任何语音。
为什么呢?
因为听语音太浪费时间。
同样的事情,如果用文字敲出来我能用几秒钟看完并且自动过滤那些不重要的消息,只提取重要的字眼。而听语音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集中精力去听,一遍听不清楚抓不住重点,又得重听一遍,这样往返几次不知不觉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人的心情也会弄得烦躁不安。特别是某些工作群,聚会群,隔一段时间不看就能累积几十、上百条信息,如果全部是语音的话,那就得一条一条从头听起,花个十几二十分钟听完后发现这堆信息跟你完全没关系,那感觉真是“呵呵”了。若是再碰上对方说话的口音重,表达能力较差,本来三秒钟能解决的事,硬是发过来好几条几十秒的语音,你必须得一条一条仔细听,然后再提取那三秒钟的正确内容,弄不好还会曲解意思造成误会和损失。
朋友就曾经因为“湖南”和“河南”两个字眼出过一次很大的洋相。她的老板要去河南开会,需要订一张第二天清早的机票,时间很紧,她的老板发了一条微信语音过来要她速速办理,因为之前他们大部分的客户都是湖南的,她没多想直接订了飞湖南的机票,结果可想而之,她被骂得狗血淋头而且无处申诉。
另外,语音消息在很大程度曝光了个人隐私权。
说话的这一方也许是一个人在家里心里难受,想和好朋友聊聊天,骂骂小人,说说上司的坏话,但听语音的那一方不一定是一个人,他或许在开会,或许在逛商场,也或许正在办公室工作,这时候打开语音的话,他周围1-2米之内的人都能听见,若是这个朋友不懂避讳直接在公众场所跟你聊天,那么你的私事不知不觉就被泄露了出去,影响了你的形象,侵犯了你的隐私。微信语音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介质,但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介质定义为更私密的途径。
如果是朋友、家人、爱人发来的消息,你会很乐意去听,哪怕对方说的是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废话,可是你们的关系亲密,听到对方的声音,你会放松心态去和他说任何你想表达的话。
但当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发来语音时,你会不由自主的头皮一紧,因为你不仅是在接收他的信息,同时一并收下的还有他说话的语调语速夹杂着他的情绪。或许本来只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一句挺轻松的话,但由于对方平时说话就是那种不屑一顾的语调,他并没有恶意,而传到你的耳朵时,就会对这个人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不想再和他继续说下去。还有,语音消息不方便查找、确认和转发
比如,几天前说过的话,过几天再想从说过的话里去查找某些信息,那就得一条一条去听,若是你想把对方说过的信息转告给另外一个人,就不能像文字一样复制或者转发,你必须得重新整理话语,或者重新把对方的话敲成文字,这样解释起来很累,还不能完整的表达对方的本意。
作为一名网络工作者,我经常同时收到好几人的语音消息,都是说工作上的事,看着手机不断弹出来的提示,我有点不知所措,往往一条没听完下一个人的又发过来了,当我听完下一个人的,前面那个人说的什么我又忘了,只好又重新再听一遍,忙起来的时候真的挺抓狂,恨不能抓起手机丢掉。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语音消息产生了抗拒。
其实,在如今信息交换频繁的时代,用恰当的方式传送、表达合适的信息,不仅尊重了他人同时也保护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