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在《开讲啦》里说:“读书就像是给自己配备了一副有光的眼镜,让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你对这个世界怎么样,这个世界就会对你怎么样。”早上与宁儿和欢儿跑步的时候,我跟宁儿和欢儿讲了这句话,要她们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宁儿说:“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对别人的态度。”
嗯,不错。欢儿你讲一下看。
欢儿说:“爸爸这个你讲过了。我一下想不起来了”
“这个不是你想不想得起来的问题,我要问的是,你对这句话要用另外一句话来解释,要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我认为,我们和世界之间,我们自己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对世界笑,世界也会对我们笑。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用古话讲,就是以己为鉴。所以你们要多读书,有了足够储备,在任何场合都能自圆其说。一个人能不陷于被动,其实他就是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任何尴尬的情境之下,都能够自圆其说化险为夷。”我重新用我的理解和给孩子们解释了一遍。
读书的意义莫过于此,让自己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别人看到现象,自己能穿透本质。
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情境,都是用这句话去解释那句话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脑子里对任何一件事情,提早储备多种方案,一旦需要,都能灵活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