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救赎
上学那会,经常会在阅读理解的部分看到一句话:“上帝只救自救之人”。一开始我是无条件相信这句话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发现这句话过于断章取义了。一个人变好变坏,除了自己,还有外界环境:特别的人和特别的事情。所以“上帝只救被救之人”,被救的人可以是靠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也可以靠外界的温情,就像多年前在北京的我。
17年7月,我中科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愿进入到了大型的医药外企工作。但是跨行业的第一份工作异常艰难,从生物到医药,从擅长文字到需要强大的数学逻辑,从不善交际到需要始终和老板一心一意,我被老板们说成“轴”,即所谓的不灵活;在一次和老板的面对面会议中,当时的直线老板用满含幽怨的语调和我说“你要不要考虑你是不是适合某份工作”。年少的自尊心让脸皮薄的我毅然选择离职。我讨厌当时官僚化的职级分配,讨厌假惺惺的老板对你说你有什么困难找我但是从来没有任何真诚的敷衍,讨厌那些互相说同事坏话的人,讨厌需要背诵SOP考试的工作,讨厌那里的空气和水分。尽管我曾经想拼尽自己的智力去适应,后来确实发现我可能真得不喜欢这里的工作和环境。我就这样呆了不足一年后灰溜溜地自尊扫地地离开了第一家公司。进入职场的gap期。
当时的我,忘记发生什么事情了,正常情况下我每周和爸妈各打一个电话,但是有段时间我三周没有打电话。后面我离职了,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和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满心祈祷我可以得到安慰,但是劈头盖脸的戾气和控诉向我袭来,我尝试去安慰去解释去认错,但是我内心千疮百孔的心真得在滴血。
因此刚毕业后微薄的工资中断了,房子马上到期了,我只能求助同学,想和她暂时住在合租房子里面的一间房间。宋同学是一位值得信任的校友,我虽然自尊心强烈,但是碍不住现实过去了。当时的我可能没有那么多刻骨铭心的判断,只是后来回想起来才觉得有些人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世俗的精致和利己,但却有一个真挚的内心,即使不联系,我依旧感激在心。也成为了我之后和人相处完全不会势利眼的原因之一。
北京凛冽的冬季,气温冷地令人发抖。为了节约打车费用,我穿着最厚的羽绒度,带着两个行李箱,一个装了很多东西的背包,以及一个装了鞋子的大袋子总共这四个沉甸甸的行李,3次转乘在北京的地铁上。从来广营地铁站出发一路至昌平某站,下地铁后又要走20分钟以上到同学住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转乘昌平线路时,我将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移到很长的扶梯上,将装鞋的袋子放在行李箱上抓着拉杆。扶梯运行着,由于两个行李箱前后放在不同的台阶上,我一个没抓稳,给了我一个向后的力,加之我的背包很重,我终于撑不住,直接从扶梯上向后摔倒,整个地负重往后滚。还好,当时年轻的我反应快,用手迅速地抓住扶手,才避免了彻底滚下扶梯的惨状。当时扶梯上也仅有我一个人,主要是因为我行李重,走得慢,同一车次的乘客已经走光了,而且又是在马上过年的淡季。工作人员见状后也随后停下了运转的扶梯。
孤独的自己,失业的处境,窘迫的经济,不被家人理解的自己。我一时间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想那么多。只见对面扶梯上,一个貌似老外的个子不高的年轻人,戴着口罩,从对面扶梯下来后,又折返到我上去的扶梯帮我捡凌乱的行李。那一刻,本来没有想那么多的我,瞬间热泪盈眶,是委屈,也是感激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一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感受到世界上不只是苦难。是这位匆忙中没看清面容的陌生人,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慌乱中我起来身子,捡起部分行李,陌生人携着一个行李箱和一袋鞋子放在了扶梯口。我遥远地和他说了一声谢谢,他摆了一下手,就从另外一侧向反方向的扶梯下去了。
有时候人和人的悸动,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在一个人落魄潦倒时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是我的救赎,让我知道这个世界尽管充满挫败和辛酸,依然有那么一点点值得走下去的勇气。往后余生,我希望自己一直拥有这种韧性和力量,永远向上,及时有偶尔的懈怠,因为我知道我会遇见美好,我也会某事某刻成为别人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