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了,脾气越来越大,不管家里外头一有不顺心的事就生气,大声喊,该怎么办呢?”
“我家涵涵以前可乖了,大一点了就有脾气了,倒是不哭,可一发脾气就摔东西,别提多让人头疼了,也不知道是该制止还是接纳。”
“我宝儿轩轩,不发脾气的时候懂事可爱,一发起脾气来软硬不吃,也不知道为啥会不高兴,谁能给支个招?”
......
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
上一秒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下一秒大雨倾盆,狂风怒吼。
打骂不成,
哄宠无效,
如何是好?
——恭喜宝爸宝妈们,
这是好事!
因为这是高情商的起点。
作为孩子成长的导师,
我们要:
看得了孩子哈哈大笑,
“忍”得了孩子大声喊叫。
璇璇是一位可爱的小公举,在她4岁生日这天,妈妈给她买了一条新的牛仔裙作为生日礼物,还配了一条漂亮的腰带。
第一眼看到牛仔裙,璇璇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试穿,可是当看到妈妈给自己扎腰带时又要对孔又要把腰带穿进扣,明显有些不高兴了。
第二天刚好周末,妈妈带着璇璇去逛公园,她很高兴地穿上了裙子,可是却说什么都不肯扎腰带。
妈妈不停地劝说并示范指导,没想到璇璇的情绪越来越差,大声叫嚷:“我弄不来,我不要,我不要嘛......”
妈妈气不过了,打了她两下并吼道:“你连扎个腰带都怕麻烦,将来能有出息就怪了!”
看着妈妈真的生气了,璇璇便拿过腰带,自己胡乱扎上,妈妈帮着她重新扎好。
在电梯里,妈妈看到她背对一旁,悄悄流着委屈的眼泪。
此时妈妈意识到,刚刚是真的伤到了孩子,便在出电梯后蹲下来和璇璇道了歉。彼时,璇璇眼眶红红地抱着妈妈的腿说:“我想不扎腰带更好看,扎腰带也好看,妈妈不要难过,璇璇爱妈妈。”
这一刻,妈妈懊悔不已,居然没有意识到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发脾气,
是为了让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大人如何回应,
直接影响孩子情商的高低。
孩子每天都在长大,大脑在发育,感知能力越来越强,想法越来越多,心理需求越来越多,但表达能力尚未成熟。
发脾气是正常的情绪表达,亦是成长的信号,求助的声音,只为更快引起大人注意,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也许,TA有些恐惧,想从爸爸妈妈这里得到安全感;
也许,TA有些孤单,想让爸爸妈妈给予贴心陪伴;
也许,TA有些无助和沮丧,想让爸爸妈妈给予帮助;
也许,TA有新的想法,想让爸爸妈妈给予支持;
也许,TA想要某一样东西,想让爸爸妈妈帮助实现;
也许,TA感觉自己被忽略,想让爸爸妈妈多多关注;
也许,TA想......
假如孩子发脾气,不要生气,不要责骂,不要贸然呵止,孩子的脾气需要得到合理地释放,有效地引导,以疏解负面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爱。蹲下来吧,和孩子做朋友,给孩子大大的拥抱,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读懂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我们就看一看能否给予满足。
假如暂时不具备满足的条件,或者已经满足了而不能频繁满足,否则就是溺爱,那就和孩子做好解释,以鼓励为主,管教为辅。
例如,孩子和大人上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嚷嚷要买,大人首先要判断是否该买。如果不该买,也最好不要直接拒绝,可以试图谈条件。
假如孩子要买一款玩具,但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我们不直接说“不行”,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一个XXX,和这个一样的,你不喜欢了吗?类似的东西不能喜欢啥就买啥,那样是浪费。今晚妈妈给你做一个你爱吃的红烧鱼怎么样?”
假如孩子要买一件衣服,可以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件衣服呢?你觉得哪里好?如果你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下次考试在90分以上,妈妈就给你买一件,好不好?”
假如孩子要看电视,不妨说:“可以看,但要先把作业做好,我要检查,如果做得够好,就看半个小时;如果不认真做错的多,那就一周都不许看。”
当孩子想要得到某种满足时,最不希望得到的就是一口拒绝,否则就会迅速激起逆反心理。先缓和孩子的情绪,看孩子的表现如何,如果孩子表现好,就适当给予表扬,让孩子开心。
如果孩子仍听不进大人的话,发脾气越来越厉害,就先给他讲清楚:“如果你这样,以后就......”假如仍无济于事,那就不予理睬,但要确保孩子安全。
这样不予妥协的行动是在告诉孩子,不是提什么要求都能立刻满足,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孩子情绪缓和了之后,以关心的方式和孩子面对面交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好正向引导。
孩子发脾气的每个瞬间,都是成长教育的好时机。
教育有软有硬,软为主,硬为辅。
跳出常规的思维,把孩子每一次发脾气都作为成长的阶梯,用发现的眼睛和引路的手,指引孩子成长,一定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