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脱贫攻坚胜利后,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所谓扶贫先扶智,提升农村的文化基础尤为重要,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既要靠宣传倡导,又要靠实践养成,要加大文艺创作力度,培养乡土文化人才,提炼本土文化特色,努力创作更多反映农民思想实际、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激励农民奋发向上的优秀文艺作品,寓教于乐,凝聚共识。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实的到物质基础。要扎根基层,了解乡土特色,利用本土有利资源及得天独厚的环境培育特色农产品,使乡村“走出去”。而培育农产品就要坚持科技兴农,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体系,打造智慧农业。并充分发挥网络、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在农业生产领域,促进科学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等全面深度融合。创新经营方式,引导平台企业、物流、商贸、供销等主体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积极走出去。用科技给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夯实乡村产业的数字基础,助推农村产业现代化。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人才的基础就是要靠教育,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坚持培养与引进,引才和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即要鼓励把涉农职业院校办到县城,把职业教育送到“家门口”,拉近农村学生和学校的距离,又要实施积极人才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工作和创业。将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得住,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有经验的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三都县检察院 艾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