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做一个自在的醉翁,竟是这么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才人生也坎坷

    在宋真宗景德四年,即公元1007年,六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时节,一个孱弱的孩子出生在了湖北省随县,他就是后来北宋文坛的一代盟主——欧阳修。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年天才之一,欧阳修的出身也是一样。他不仅穷,而且非常穷。记得他有一次和王复,梅尧臣在一起比较孟郊和贾岛谁更穷困?欧阳修的答案是贾岛更穷。但事实上,与这两位相比,他自己的身世也是丝毫不胜。

    一个四岁的孩子,他的父亲就去逝了,这样的悲剧可想而知。小欧阳修和妹妹依只能依傍着母亲生活。因为父亲的为官清廉,家中一贫如洗。甚至也纸笔也买不起。于是母亲就教他用荻草秆在沙地上画字,画着画着,竟然激起了他对学习的热爱。因为条件有限,请不起老师,所以儿子的教育都是由母亲亲自来传授的。但就是在这简单而有限的教学之下,欧阳夫人很快便发现了他这个小儿子天资聪颖,与众不同,堪当得了复兴家族的大任。很快,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将他们孤儿寡母接去照养,在见到幼小的侄儿后,也是不由欣慰道:“此子将来定会名重当世,振兴我欧阳氏门庭。”而事实证明,欧阳修的确是欧阳氏门庭中的第一人。

    在见到叔父之后,小欧阳修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阅读经典名著,为科举考试铺垫基础。

    彼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也已经深入影响了一千多年了。和所有莘莘学子一样,欧阳修也将立志科举看成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他日夜苦读,孜孜不倦,经常读书到清晨。当拂晓的第一缕微光照在窗子上,欧阳修才阖上书卷,走出房门透一下气。

    这样的少年天才,这样的勤奋好学,这样的呕心泣血,欧阳修本该一发中第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接连两次落败于礼部考试。这对于来自偏远农村的学子欧阳修来说,内心已然颇受打击。然而,他不得不重头开始,再接再厉,终于,在天圣七年的国子监考试中,他名列第一,之后又三登榜首。于殿试考试中为第十四,得进士出身。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京西留守推官,一时名声大噪,轰动朝野。此时,欧阳修的首做事情就是娶了他恩师胥偃的女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欧阳修的第一任妻子胥小姐,史料记载的可是相当乖巧可爱,伶俐痴情,天真烂漫。这从欧阳修的一首词中就可见一斑。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美丽的胥小姐早起整理新妆后, 高高兴兴地跑到书房来,欧阳修看见了,赶忙上前抱住她,生怕她摔倒了。这一幕,旁人见了一定哈哈大笑。然而,这位十五岁的小媳妇不仅不害羞,反问他的丈夫眉毛画的怎样,合不合时尚?欧阳修陪她聊了一会儿天便去写字,她又腻歪着他,让这个文名天下的丈夫教她写“鸳鸯”两个字。看吧,多么旖旎而鲜活的场面啊,欧阳修不说他这个小媳妇明知故问,反而为她的天真无邪所折服了。至于后面有没有教她,那自然是“情之所至,百般宠溺”了!

    所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欧阳修之前二十四年奔波而坎坷的人生,才算是有了短暂归宿。

                    饱受情苦患情深

    在欧阳修结婚后的第三年,他的妻子胥氏就因产后调理不当,染病而逝了。这对欧阳修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次情感上的打击不亚于白居易和湘灵,也不亚于后来的纳兰和卢氏。

    欧阳修在痛苦和折磨之中,体会到了生老病死,生命的脆弱。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改变了他对道教的看法。尽管儒家是正统学说,他又是一个坚强的捍卫者。但是,当生命遭受重要打击的时候,佛道的那种生死轮回,看淡一切的思想信仰,却一时为欧阳修所接受。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久,欧阳修在西京任满,回到汴京。得闻才子归来,京城里的王卿贵胄抢着把女儿往欧阳家送。后来,欧阳修选择了已故谏官杨大雅的女儿。和第一任妻子胥氏一样,这位杨小姐也是孝顺和善,勤劳温雅,丝毫不畏惧他贫寒苦涩的生活。据说,那时候欧阳修的俸禄不多,每次收到俸禄后,杨夫人都会先计算好次月开销,然后分出一部分,给欧阳修的母亲买些新鲜的瓜果蔬菜,美味佳肴。欧阳修看在眼里,感激不已,往事的悲惨渐渐地被抹平了。

    欧阳修与杨夫人的感情甚笃,他们不仅比案齐眉,红袖添香,还和那沈复和芸娘一样,相约着去看花灯。下午五点多了,欧阳修的换班时间也到了,他应该快要来了,可是却迟迟未见。杨夫人焦急而担忧地等着,以为他又忘记了,这时欧阳修终于来了。他见害夫人等了这么久,连忙赔礼道歉,

并写下一首词: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杨夫人见丈夫写出了这样的好词,不禁心生欢喜,怨气全无,两人开开心心地观了一场花灯。

    虽然欧阳修和杨氏夫人百般恩爱,不差前任,但是很快,悲剧再次降临在了欧阳修身上。景祐二年九月,也就是成亲后的第二年,杨氏妻子一病玉陨。欧阳修在病中对花垂泪,望月伤神,原本瘦弱的身躯变得更瘦了。后来他怀念妻子,又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那首《青玉案》为代表: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当病情好转,悲艾渐平,欧阳修便不得不又回到崇文院上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次年,欧阳修因“朋党之论”被贬官至夷陵,随后他娶了第三任妻子,也就是参知政事薛奎的四女。这位薛小姐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也没去过夷陵这样的偏远地方,心中不乏有些许担忧。但是跟着欧阳修,她把这一切烦恼都忘却了。她深刻地体会到,她的丈夫是那个可以和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同甘苦,共患难”的人!

                    君子之交意难平

    欧阳修的一生,极重朋友之义,可就是如此,面对一个个朋友的离逝,看破生死的他,仍不能释怀。

    早年,欧阳修在古文写作上,一心要追随韩愈。后来又向尹洙尹师鲁学习。尹洙的文章以简洁明快,章法严谨为主。他认真揣摩后,反复修改,结果写出的文章让尹洙称道:“欧九真一日千里也。”除了是古文上的师生外,尹洙和欧阳修、谢绛还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登龙门,泛伊水,赏牡丹,访道观。这个时侯,正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时侯。多年后,欧阳修回忆这些往事,不禁感慨万分。可是,在他逝世了十几年后,在扬州的西湖边,在他填的词曲断音中,除了苏轼,又有谁还会记得曾经的歌酒少年呢?

    庆历七年,在“朋党风波”的余烟尚未完全散去之时。一代古文大家尹洙便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欧阳修悲伤万分,不仅帮尹洙料理后事,还拿出钱来资助他的家人,让其他的一群稚儿幼女得以度日。

    就在尹洙逝世不久,苏舜钦也忽然病逝,欧阳修一时难以相信,他将讣告捏在手里反复看了多遍,久久不愿放下。欧阳修实在难以相信,像苏舜钦这样四十一岁的有为青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了?他想起庆历四年,苏舜钦因为一次聚餐而被罢官为平民,之后便流浪苏州。而他写的《沧浪亭记》,至今还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可背。唉,悲矣!欧阳修不得不像对尹洙那样,为他昔日的好友整理文集,撰写祭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提问欧阳修一生最要好的兄弟是谁?那人们一定回异口同声地说: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和欧阳修相交三十多年。嘉佑五年春末,汴京城里发生了瘟疫。有不少人感染疫病,梅尧臣也在其中。然而让人难以预料的是,梅尧臣竟于这场瘟疫中丧生。

    圣俞一生穷困,欧阳修甚至都不知该如何为她写墓志,而且也不忍心下笔。是啊,这一下笔,就同时宣布了他那生命的青春已经完全逝去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欧阳修三十九岁这年,他被贬到了滁州。初到滁州,他还不能适应,但是很快,他就爱上了滁州那种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滁州政务简少,欧阳修就携着一壶酒,到处去游山玩水。并且自号“醉翁”。其实这个时候,他也不过四十岁。那么他为何这么称自己为醉翁呢?他说:“吾未老而心已老矣。”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困境,并从中解脱出来,心如何能不老?

    因为欧阳修自来体弱,致使衰老来得异常快。而他也坦然接受了衰老。在他三十岁的时侯,便写下了“白发新年出”这样的句子。之后又接连写下“今日逢春头已白”和“四十白发犹青衫”。可见,生活如果充满了不如意,那生命也会提前变老。欧阳修字永叔,叔这个字除了指代辈分等多种意思,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年少。“永叔”就是希望永远年少的意思。可是欧阳修呢,他的青春从现代人的意义上讲,仿佛就从未拥有过。青春是什么?它可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可能是几次任性的叛逆。那样的青春虽然冲动,但实际上毫无纪念意义。然对永叔来说,青春就是一壶酒,被他牢牢的捧在手里。

    琅琊山的东面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山,叫丰山,因为三山环抱,沿着山涧又有一股清流而下。欧阳修遂在此处建亭子,名为丰乐亭,即“醉翁亭”。他在此处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记》。滁州位于华东地区,据说欧阳修登上琅琊山后,欲言北为何山,西为何山,东为何山,南为何处?这时一位砍柴的农夫说:“这四周看去不都是山吗?”于是,醉翁深有感悟,张口便言:“环滁皆山也!”。此事虽属讹传,但欧阳永叔的文章气象可见一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据苏轼说来,恩师欧阳修和张方平一样,都是海量。那么永叔未何自嘲酒量不行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见,让欧阳永叔真正沉醉的,不是碗里的美酒,而是眼前的山水。而正是这变换无穷的山水,让他实现了天人合一,找到了生命的归宿。后来,苏轼曾在词中写道:“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所以,只有在滁州这块纯朴而清丽的地方,欧阳修的内心才是安定的,也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607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3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60评论 0 3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50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64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0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47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02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93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52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3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52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16评论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9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