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雪听寒
一年又一年,又要贴春联,先送有缘人和我的学校一幅廉洁春联:
上联:守正倡廉,工程学院有天皆丽日
下联:爱生勤政,高职强校无处不春风
横批:还是廉好
春联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廉洁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未来蓝图,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文化形式,是华人欢度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廉洁提醒也不能忘记。在古时就有许多人尤其是廉吏清官喜欢在对联里表达对良好世风的追求,通过对联、春联,警醒旁人,更鞭策自己。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七品躬行警世;眼动脚动手动心动,东莱尽沐春风。”后汉东莱太守杨震,因夜里斥退行贿者而名扬天下,当地人以这副对联来表达对他的赞美。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广西柳州有座柳侯祠,祠里的对联反映了人们对柳宗元无比崇敬的怀念。
明代李廷机官至礼部尚书,他撰有这样一副既自警又警人的对联:“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意为一个人的人品使他的官职受到社会敬重,而不是他的官职使他受到社会敬重;他的官德应比他的才学高,而不能让他的才学比官德高。
“扪心自惭兴利少,极目只觉旷官多”,清朝四川蓬溪县令泮先珍自署衙堂的对联。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这是清代贵州巡抚署书写的斋联,以清风明月入联,抒发自身简单自然的人生心态,以及对同辈人的期待。
清代赵慎畛任官广西,为策勉自己和属下,在公堂贴出一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做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教育官吏少说多做,严以律己;要识大局,以民为本,以国为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自题挂于厅堂的对联,内容格局伟达,震慑四野。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这是清朝薛慰农署杭州府的衙联,廉政之心,跃然联中。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清朝的朱圭在浙江做主考官时自署在大门上的对联,表达了自己的处事哲学和为官之道。
春联、对联里的廉洁文化,表达了作者和世人对清廉风气的崇尚,彰显了人们对于社会文明的呼声。廉洁文化源远流长,早已流淌在我们国人的血液里,也时刻跃动在周身的脉搏中。它如同一张缜密的大网,要求我们时刻遵循良好的社会秩序,让贪腐之人困顿其中;又仿佛一缕春风,吹佛着春天的百花园,提醒人们要不断修养身心、陶冶性情,不要在名利权钱之间纠缠一生。春节要发扬传统美德,切勿在过多的迎来送往中坏了良俗,更不能在违规的利益输送里乱了法则。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