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原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百泉老校区校园入口处(原试验楼、广播站)】
【群星璀璨】
光阴荏苒,岁月沧桑。从我投入她的怀抱,吮吸生命的、科技的营养,到如今欢庆她的八十华诞,转眼已过四十年啦。
【功勋载史册】
今天一大早,“百农79同学群”里,同窗好友阎兄永先先生上传来上面三张照片,本来已被校庆诸多讯息激荡起来的满腔热情,此时更加高涨起来,美好的回忆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高速地转了起来。
这里只说说记忆中的、已故的、退休的和仍然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我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以表尊师敬贤之心和对母校的爱意。
黄光正教授是我的专业课老师(作物遗传育种),是我最钦佩、最敬重的老师。
他是广东人,不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黑黑的脸庞,但总是那么的行动快捷、精神气十足。
他的板书不敢恭维,广东音普通话也不咋好听,讲课时间长了,两个嘴角还有口沫子显露出来。课讲得非常实际、实用但说不上精彩。
他的小麦育种是名闻全国的,特别是百农3217,曾经占领全国小麦品种的差不多半壁江山。我曾经听说过,豫东的沈丘县政府和人民,为了感谢他的好品种在品种更新换代、“由低产向中产转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奖励他一台那时还非常稀有、珍贵的大彩电。
搞小麦栽培的杨永光老师打趣说他“广东佬、杂交帽,大热天里麦田跑”,玩笑话里足以道出他的敬业与勤奋。
我和我的霍姓同学毕业实习是跟着黄老师的,论文的题目就是“百农3217灌浆规律的观察与研究”;黄老师的一句问“今年分来的大学生有我的弟子吗?”,让他从此步入仕途,步步高升,当过河南农科院的党委书记,现在是豫西南某市的市长。
茹振钢教授是黄大先生的衣钵承袭者,精神传承人。
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坚守下,百农系列小麦品种名扬华夏,造福于民;黄光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他培育的百农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光荣出席党的十九大;他当选“建国七十年河南优秀教师”;“麦爸+菜妈=苹果”获得“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中国人吃的10个馒头中有8个来自百农麦种”,“南袁北茹”在科技界盛传,这是何等的赞誉和光荣啊!
我在豫东农业大县农业局工作的时候,推广过百农64和AK58,也与茹教授成了亦师亦友的好哥们,我很荣幸!有一年在古都开封参加种子交易会,我到他住的房间找他谈事情,一进门,突然一个洋鬼子式的拥抱、亲吻,叫我一时手足无措,至今记忆犹新。
杨怀森教授对我关怀的两件事,难以忘怀、永世铭记。
杨老师是教耕作学的(后来当过农学系的系主任、生命科技学院的院长),他的“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我记忆犹深,也许就是因此我甚爱这门课。毕业那年和参加工作后,我两次参加他推荐的北京农大(现中国农业大学)刘巽浩教授的研究生,可惜英语、政治都过不了关,成为一辈子的遗憾,也愧对老师的期望。
记得是2007年,我作为太康县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太康土壤》副主编,送书(初稿)给杨老师并征求他对《土壤区划与开发利用意见》的意见与建议,受到热情接见和恳切指导,令我非常感激、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