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懂得尊重自己,你就懂得如何沟通。
为什么有的人,一点就着,敏感而易怒?大多是因为这样的人身上,积攒着长期的压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他需要被关爱,需要被倾听,需要被人理解,需要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被认可。如果一个人没有被人接受此刻存在的状态,那么就容易变成一颗炸弹,一点就着。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对于25岁的人来说,可以时刻保持觉察,爱自己,尊重自己,去感受自己此刻的状态。但对于孩子来说,就需要他们的父母,懂得尊重他们。父母是榜样,一个被父母尊重地孩子,自尊水平大多数也很高。大多数孩子如果易怒,也一定是处于一种心理营养缺失的状态,这个时候更需要被人理解,被人倾听,被人尊重。这种尊重需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发自内心地站在他人地角度去理解他人此刻地状态,而不是奖惩式沟通。
奖惩式沟通是一种有条件地交换。就是你必须满足我的条件,我才愿意去满足你的条件。如果你没有达到,或者没有满足,那么我就要惩罚你。在生活当中,这种奖惩式沟通比比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习以为常。
比如谈生意,高手都会把客户谈成朋友,而内心不够尊重自己的人,更愿意用奖惩式沟通,很难将客户变成朋友,因为一旦使用这种沟通方式,就会破坏掉对方心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如果我们经常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就容易让他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所以很多人做生意,做了很久,还是做不好;而有些人,同样的时间,却能够做得很大。
在教育中,这种奖惩式沟通被广泛无意识应用。尤其在学校里面,你的分数达到了95分以上,那么你是个优秀的孩子,你可以获得很多的奖励;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上,那么你是个特别糟糕的孩子,你站到教室后面去面壁思过。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你这次考试考了95分以上,我就给你买个礼物;如果没有考到,对不起,那没有。很快,孩子就学会了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去努力,而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在价值去行动。为什么学习本身是那么一件美好的事情,很多孩子就是不愿意学习呢?大概因为在这样的沟通模式下,孩子得到的反馈是有巨大的压力的。而压力带来的学习上的痛苦远远超过快乐。
所以,保持对自己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有了这份觉知后,再去沟通,避免成为情绪累积后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