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件极其恐怖的事,那就是,我已经成为了自由的奴隶。怎么说呢,虽然自由是我之前一直渴望的,但我现在开始有点恐惧它了。从过完年到现在,我一直是在家办公的状态,说起来让人羡慕,但我并不是很乐在其中。
我经常发呆,脑子里会闪过一个又一个的计划,未实施且不知何时去实施的计划,而且完全找不到立马去做的动力,这让我很困惑,因为我知道,即使我不做也不会怎样,我的老板不会知道我正躺在床上,一边看剧一边机械地办公,也不会知道我在家一天可以点几杯奶茶喝,更不会晓得我的起床时间跟电脑开机时间严重不符。在这样的日子里,我“逍遥”了一个月,有一天突然意识到,我要废了。
自律给人自由,是我之前看欧阳娜娜的vlog刚刚火起来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感触。我很惭愧,我在她那个年纪的时候是完全做不到的。于是我开始写list(当然之前也有这样的习惯,虽然只是工作所需),我把生活和工作用list的方式分离开来,另外每天还余留了提升自身的学习时间。每次list写完,我都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似乎这满满一张纸的计划书已经帮我过完了充实的一天。我都快被生活戏弄出幻觉了。
接下来是艰难的执行阶段。当你自己是自己的监工的时候,自欺欺人这件事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只想尽快地在每件事项前面打勾,无论完成的质量如何,反正无人评判;我只想在日落之前给自己交一份完满的答卷(全部打勾),如果有未尽事宜,我就坐立难安(我知道这类似强迫症了),但我无法克服;我还想尽快得到内心的满足感,做一个办事高效、成绩斐然的办公室精英,所以总是不经意得变成了双标狗。于是,正如我所言,执行阶段艰难,我甚至觉得自己做的事毫无意义,即便有了更多的计划,也让我有了更多成为咸鱼的可能。
“是时候做成改变了!”是我每天都在不断跟自己说的一句话。这种低级洗脑的方法不断地刺激着我的前额皮层,让我真的以为,不做出改变是不可以的。有一天,我坐在家里的办公桌前,就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才发现,不仅是现在,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思考过我生活的现状,也很久没有真真正正地做出改变了。
我要改变。
既然疫情让我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宅家时间,我便不能辜负它。在第二个月的月初,我制定了减肥计划(没错,又是计划,我正试图用新的方式打败它),想着失去什么的自主选择性总比得到什么要高吧,即使不能一下子变得富有起来,但至少自己的身形可以自主控制。所幸我控制住了,这两个月我减掉了十斤,虽然不多,但我已经养成了睡前做瑜伽和拉伸的习惯,我想这比瘦了几斤更可贵。
第二个计划,就是读书了。每周一本,现在完成了8本,且读完必有产出是我给自己定的铁律。产出的形式不限,平台不限,但必须是自身真实感受,不可应付了事。当然,选书也是件麻烦事。我现在已经没有学生时代那种读书的热情了,当下最最重要的就是,找回读书的兴趣。后来我发现,种草书单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一边种草一边唤醒沉睡的热情,我屡试不爽。于是我从曾经热爱和迷恋的书单开始,努力让读书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第三个计划,也是最难的计划,就是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它,让它也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这个很难,因为我发现很多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甚至老人,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爱好,直到老去,也没有为一件事真正疯狂过,索然无味的一生。对于兴趣,我自己对它有个特殊的定义,凡是没有产出的兴趣都是毫无意义的。例如我喜欢喝酒的话,当然不能只是每天喝酒,你的兴趣要对你的人生有意义,或者能产生社会价值。就像陆羽,他好茶,于是编撰了前无古人的《茶经》,这便是喜得其所了。当然,你也可以质疑,喜好这种东西,不就是为了让人开心、调剂乏味的生活么,为什么还要逼自己呢?这个不予置评,每个人观点不同罢了。所以最终我发掘了什么兴趣爱好呢?有几种吧,正在培养和尝试,努力找到让自己时刻保持热情的点,但真的不简单,也不是这一两个月的时间能搞清楚的了。
现在是我宅家的第三个月末,四月份的最后10天,我想过得不一样一些。其实任何形式的产出,只是想证明这个世界我曾来过,我留下了生活的痕迹,我没有白活。是的,虽然是只是个平平凡凡的人,但是我之于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平凡的,那就没有理由不好好活。宅家给了我自由,也逼我变得自律。是我成全了我,也是我改变了我,我要想点什么招儿,好抓住这四月的尾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