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会看到一些心灵鸡汤,激励自己偶尔可以放纵一下,换种心境去浪费光阴,但仔细琢磨一下,发觉浪费的岂止是时间,更多是一种机会,是平台,是对自己诚信的透支。
小安是大三下学期,现在处于一种迷茫焦灼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让她的未来摇摆不定,被妈妈安排到她的朋友一个小朋友做了几天的自媒体实习,她有些困惑她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更好,又被妈妈教导要多花时间去考无数的证书,今年是教师资格证,明年要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当然,计算机、英语、会计证是必不可少的,她花了好多时间去应付这些证书考试,也花了很多心情去梳理考试带来的情绪困扰,但她好象还是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父母也希望自己考研,她想到自己的高等数学不过关、英语也很难,就对考研这事儿犯怵。但父母有期待,自己也不希望只有一个二本的工商管理本科学习,只好咬牙准备加入考研大军,把梦想、青春都暂时抛到脑后,用大把时间去拼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时间会一分一秒的过去,是对所有人都公平的,无论贫践富贵,也无论美丑胖瘦。小时候常被教导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现在更能深刻体会到。过有准备的人生会更精彩。惜时惜机,不要去毁掉太多的机会,尤其是同样的时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常常感叹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理解和不重视。
也许我们在18岁之前,不太能理解和懂得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我们任由父母帮我们做决定,根据我们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理解的爱好,以及在高三当下理解的某些专业很‘好’而帮我们选择了在哪个城市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我们在那时是没有自主权利来考虑我们的这18年的时间是不是运用得太恰当,毕竟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少有机会让我们能深刻洞悉自己的内心,并寻觅出一丝轨迹。
我们上大学了,我们开始有了一大把的时间去自由安排,人生就不一样了。
分析大四学生发现,很多优秀的大四毕业生之所以能考上心仪的研究生、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因为他的大学四年职业及学习生涯规划做得很好,他们会规划出一份时间表,并及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当然,这当中肯定有父母及职业导师和好朋友的参与,开放共享的心态会让这个规划变得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在大三时开始有对未来的困惑是一种心智成熟的体现,但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做得更到位一些呢?从大一开始,在能自己做主的时候,学会作职业生涯规划,而也不用去养成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淡定从容的去践行自己的爱好,去实现自己拟定的目标。
首先,设想一下四年后自己期望的状况是如何的?把蓝图描绘出来;
其次,把期望的目标分主要的、次重要的、次要的、最不关紧要的用不同颜色画出实现的路径;
再次,把各路径的起止时间规划出来,这样能得到一个时间轴线图;
另外,有了时间轴线图之后,我们开始在相应的时间节点标注所需资源及实现目标的具体展现形式;(展现形式不局线于数字、可以是图表或者是文字表述,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表达尽量缩减);
最后,理出整个时间轴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成长清单,这也是我们在过程中需要微调和删减的表单。
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成长阶段的规划图,自然我们就清楚的知道自己何时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和目标,需要克服什么困难或者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以上的规划图可以在超初随时推倒重来,之后渐渐有一定的事件或者目标实现累计后,如果我们依然不满意这样的实现路径和可能的目标结果,那我们一定会否定掉过去的经历,时间除了给了我们一些懊恼以外、给我们一些启迪以外,余下的就是浪费罢了。
这就是把时间花在经典上,我们要做时代的弄潮儿,不要恣意妄为,要对生命的长度和宽度都要适度的尊重。而不是虚度光阴,最终懊悔不已。
如何去做好时间轴的内容呢?
现在很多大一的学生都不太了解,什么是公务员?(公务员也有很多体系和岗位),设计公司的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国企、民企、外企的作事风格和用人标准有多大的不同?自己创业需要些什么条件?为什么要考研?什么叫综合职业素养?
我们可以花大量的时间从多方面获得信息,并把时间轴的内容填满。
把时间花在经典上。
无论结果如何,相信我们能直面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