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1年
武则天因为他的两个哥哥武元庆等已死,就让她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作为她父亲武士彟的嗣子,承袭周国公爵位,改姓武氏。后来武敏之与他外祖母私通(武则天的亲妈),这个倒也算了,还把武则天和李治立的太子妃给奸污了。然后就被流放,途中被杀,有关的人员也被流放。
公元672年
十月初二唐高宗下诏,令皇太子监理国家政事。
公元673年
八月十九日唐高宗因患疟疾,命令太子在延福殿接受各部门陈述事情。
公元674年
三月初一,贺兰敏之获罪以后,皇后武则天奏请从岭南召回她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承袭周国公的爵位,担任尚衣奉御。四月十二日升任宗正卿。
冬季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后武则天上表高宗,认为:“国家圣业的开端,出自玄元皇帝,请皇帝命令王公以下各级官员都学习《老子》,每年明经科加试《老子》,考试方法同《孝经》、《论语》一样。”又请求“从现在起,父亲仍在世,需要为死去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八品以上在京官员,应当酌量增加俸禄”,以及其他应办的事情,共十二条。唐高宗下诏对武则天给予表扬,全部接受并实行她的建议。
公元675年
三月唐高宗受严重风眩病的困扰,商议由天后武则天代理国家政事,有人劝阻,于是高宗放弃了这个打算。
天后武则天广泛招揽文人学士,如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祎之等,要他们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共一千多卷。朝廷的奏议及各部门的表疏,时常秘密地让他们参与裁决,以此来削减宰相的权力,当时的人称这批人为北门学士。
三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武则天长子)死于合璧宫,当时人以为是被天后武则天用鸩酒毒死的。
五月初五唐高宗下诏说:“朕正准备把帝位禅让给太子,而他忽然一病不起。应当重申以前的旨意,给予尊贵的名号,可定谥号为孝敬皇帝。”
六月初五唐朝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武则天第二个儿子)
天后武则天厌恶慈州刺史杞王李上金,有关部门迎合她的旨意奏报他有罪。秋季,七月,李上金因此被解除职务,在澧州安置。
八月十九日唐朝葬孝敬皇帝李弘于恭陵。
公元676年
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砍伐了皇家园林的树木,高宗大怒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劝阻,高宗怒气消解,二人被流放,几天后狄仁杰升官。
公元677年
八月唐朝改封周王李显为英王,改名为李哲
十二月二十七日唐高宗下令大规模发兵讨伐吐蕃。
公元678年
正月初四唐朝百官及蛮夷首领朝见天后武则天于光顺门。
九月大唐把突厥击退。
唐高宗认为与吐蕃的关系是可忧虑的事情,于是召集全部身边的大臣讨论对策,有人想用和亲的办法求取和平,使百姓得到休息;有人想加强守备,待公私都富足时再讨伐;有人想马上发兵讨伐。讨论到最后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只好赐给大家一顿饭吃,然后让他们散去。
公元679年
四月初七唐高宗命令太子监理国家政事。太子处理事情明白周密,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十一月唐朝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伐突厥。
公元680年
三月裴行俭大败突厥兵于黑山,擒获他们的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被部下杀死,他的部下拿着他的脑袋前来投降。
八月二十二日朝廷废太子李贤为平民。
二十三日立李哲为太子。(武则天第三个儿子)
公元681年
正月唐将裴行俭的军队返回后,突厥阿史那伏念又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出兵侵扰唐朝边境。二十三日,唐朝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以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暕为他的副手,领兵讨伐突厥。
裴行俭用反间计,导致突厥内部猜疑,突厥余党被裴行俭全部平定。
当初,裴行俭曾许诺不杀阿史那伏念,所以他才投降。后来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便上奏说:“阿史那伏念被副将张虔勖、程务挺逼迫,同时回纥等从漠北向南进逼,走投无路才投降的。”于是将他处决。裴行俭感叹说:“王浑、王濬争功,古人和今人都认为是耻辱的事情。但恐怕杀了投降的人,今后不会再有人投降了。”因此声称有病,不出家门。
十一月初八朝廷将原太子李贤流放到巴州。
下面是三则故事分享,摘自《资治通鉴·唐纪十八》
故事一
本年,有个叫刘晓的人,给唐高宗上书论选拔人才。他以为:“现今吏部以考查功过为公平,以书法和判文作为获取人才的手段,而不知道考察人的道德品行和才能。何况假借别人的书法和判文的人多着呢!还有,礼部取士,专以文章定等次,因此天下的士人都舍弃道德品行而追求写作技巧,结果出现了早上考取甲等进士,晚上即因犯法而被治罪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每日能诵读上万言,与治道又有什么关系!能在行走七步的时间内写成文章,不足以教化百姓。况且把心思全贯注在花草树木之间,将笔墨全耗费在云霞之际,这种情况竟成为风气,岂不是太荒谬了!人们羡慕声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样,在上位的人喜欢什么,在下位的人喜欢的程度就一定会超过他们。陛下如果选拔人才,首先考虑道德品行,写作技巧只放在末位,则众多的士人就会雷厉风行地修养德行,四方就会闻风响应。”
故事二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故事三
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规模壮丽。上阳宫临洛水,建有绵延一里长的长廊。宫殿落成后,唐高宗移居其中。侍御史狄仁杰上奏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韦弘机因此获罪被免官。左司郎中王本立依仗皇帝的恩宠滥用权力,朝廷百官都畏惧他。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邪恶行径,要求将他交给司法部门查办。唐高宗特意赦免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缺乏优秀人才,但并不缺少像王本立这类人!陛下为何爱惜有罪的人,从而损害王法。如果一定要赦免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作为将来忠贞之臣的鉴戒。”王本立终于被治罪。从此朝廷严肃有法度。
此纪讲述了,这几年太子被频繁更换,本质原因就是武则天已经深刻影响了政治,以及权力分配,两个儿子都被废黜,李治的皇权,已经被武则天所抽空,刚好李治身体又不行,女强男弱的神奇组合,另外对外战争上唐朝也有功臣良将抵御一方,很稳健。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不妨点个关注和赞,之后我也会定时更新,当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让历史充满生趣,告别你印象当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