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16(患不知人也)

16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章旨】:本章是学而篇的最后一章,让我们清晰在求学之路上要始终以内求为本,修身为本,学之、习之、证之,志于道,不断向着圣人的方向而非世人的眼光前行。同时要保持一颗清静心,无论是选人、用人、育人还是择友,凡是要与人交往,皆要有一颗明辨正邪、是非的能力。能自知也能知人。

【语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释义】:

第一句,不患人之不己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不喜欢被忽略、被轻视、被排斥,而是期待被认可、被关注、被称赞、被需要、被重视。

如我们会经常关注朋友圈发的信息有多少点赞了。自己写的文章有多少阅读量了。领导有没有经常提起我们,老师有没有更多的关注我们、偏爱我们。社会上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自己做了一些好人好事,或者为了别人做了一些重要的贡献,尤其是自己特别在意的人,就希望对方能够知道,而不是白白做了,没有任何回应。我们也希望自己的观点、见解能被更多的人知道,并认同。

工作中,我们的才华、能力、成绩希望第一时间被上级甚至所有同事知道,并得到相应的奖赏。

去客户那,我们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形式,向客户展示自己以及公司的优秀,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实力。实在展示不出来,甚至作假,虚夸、巧言令色等等都屡见不鲜,希望这样可以快速赢得信赖,获得订单。

在家里,我们也希望另一半经常关注自己,好言好语。自己做的多了,如果对方不第一时间来感谢一下,甜言蜜语一下,或者分担一下,就会心生委曲。

与朋友们在一起,也希望朋友能经常想起自己,关注自己,了解自己,说自己的好。或者获得很多被他人需要的价值感。我也看到很多朋友,为了得到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只要有人找他帮忙,无论什么事,都答应,结果把自己忙的家都顾不上了或者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了。为什么,因为他不敢拒绝,拒绝了,就怕没有人找他了,没有人需要他了,这种无价值的感觉,他害怕。

还有在修行的路上,一旦有些新的突破,自认为到达了一定的境界,就到处和别人说自己的感悟,就怕别人不知道。结果人家听的云里雾里,因为对方没有像你一样经历过那些成长过程,探索过你所探索的人生哲学,就算你真的悟到了,这样强行分享给别人,别人不在这个频道,也感应不到。反而会心生反感,觉得你到处炫耀,有啥了不起。而更可怕的是,修行过程若总是自认为自己证到了什么境界,多半是假的,因为境界越高的人,越谦卑,越无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到处炫耀,唯恐天下人不知。

以上这种种心理,在过往的岁月中,相信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验过。这些都是外求的心理,求的非常苦,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人一旦有这种心理,心就不在自己身上了,就跑到外面去了,如同一个乞丐一样,总是向外界乞讨。乞讨别人爱自己,乞讨别人关注自己,乞讨别人认同自己,甚至敏感的时候,别人一个眼神,一次延迟,比如延迟回复自己,都会让我们的心起波澜,翻江倒海,胡思乱想,患得患失。

以上这些皆是“患人之不己知”的表现,皆是向外求认同,求关注,求了解。总之就是求别人的注意力要放在我们身上,才会有存在感,有价值感。但这样的方向,本来就错了。所谓有求皆苦,无求乃安。圣贤经典帮助开发我们的智慧。智慧的人生就是要改变方向,把心收回来,从向外求,转向向内求,向自己求,求自己德行提升,能力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有智慧。这样自然别人就会知道我们、信赖我们、需要我们。当然若我们真的内求了,别人知不知道我们,我们根本就不在乎,更不会有半点得意之心。依旧是去做好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前面论语有一章,就是关于讲不外求的心态。子禽问子贡,夫子到一个邦国,他们的国君就会去请教孔子,并告诉孔子他们国家的情况,是夫子去求的吗。子贡说,不是,是夫子自己温良恭俭让的品德感召的。夫子的求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求,因为他不外求,只是求做好自己。自然别人都知道自己,并主动来找自己。

中庸》里说,君子“衣锦尚絅”,明明穿着锦衣,还要一件麻衣罩在外面,真人不露相,君子只顾修好自己,不但不求别人知道自己,甚至还要隐藏自己的光芒。为什么呢。一是学问德行,本身是为了自修,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二要保证自己的名气,不要超过了自己的德行。君子怕的是名不副实。名胜于实为耻,实胜于名为善。

《论语》中还有一句也特别喜欢,经常激励自己,就是“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穷而改节”。美丽的芝兰在山谷幽林中自然的生长,绝对不会因为没有人看到而不绽放他的芬芳。因为他的生命自然就是要绽放的。而君子做学问立品德,也绝对不会因为没有人知道,没有人重用,甚至是穷困潦倒而去改变自己的气节,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然而在这样一个名利至上、急于求成的年代,要成为这样的君子非常不容易。当这样的君子开始志于道,开始不求回报的为别人付出,用自己本可以赚钱的时间去为社会奉献,或者为了坚持原则,情愿放慢赚钱的速度乃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造成表面上不是那么富有,不是那么出名,不是那种强大时,就会有很多人质疑,甚至轻视,觉得这个人不行,没本事。于是他的坚持,很有可能动摇。然而真正志于道的君子是不会因为他人一时的看法,世俗的眼光而动摇自己向道的心的。中庸讲,“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这才是真丈夫,真君子。

不要太在意世俗的眼光,因为世俗的眼光向名利,而不是向真理,向道德。弟子规中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不一定整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很多,而仁慈博爱的人却很少。如果有一位真正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就会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不会扭曲事实,也不会去讨好献媚他人。

藕益大师的警训录中有一句话叫“期待誓同先哲,举措莫类时流。”就是告诫我们,要与圣贤先哲同行,而不要随波逐流于世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种可能,只在于自己的选择。我们可以垂直攀登,在见地上、在境界上直接超越。什么叫见地上境界上的直接超越。在见地上直接相信孟子所说的“人人皆可成尧舜“,阳明先生说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佛说的“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在境界上直接选择立志做圣贤,直接超越世俗的名利情的追逐。那么这个就是垂直攀登,你直接超越了。那么这些世俗的眼光,暂时的名利得失、成败荣辱自然影响不了你了。因为这些东西已经不是你生命中所追求的了。你有着超越这一切的坚定的追求。而你的这种超越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阳明先生说,“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当你志于道德的时候,这个世上就没啥困难或者诱惑能障碍住你。因为你无所求,无欲则刚,仁者无敌。要相信这种力量的存在,我们本自具足。

所以,“不患人之不己知”给到我们一种坚定的向内求的方向,在修心成长的路上要始终以内求为本,修身为本,做好自己。学之、习之、证之,志于道,不断向着圣人的方向而非世人的眼光前行。

 

第二句,“患不知人也”。

为什么怕不知道别人,因为知人才能真正的与他人和谐相处,并真正的帮助到别人。

首先,与别人和谐相处需要“知人”。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五种关系就是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我们生活、工作、事业、学业、公益等等种种要去完成的事情,皆离不开这五种人际关系的相处。但如何能相处好。就是要知人。知道他人的需求,满足他人的需求。他们才会来满足我们的需求。而知道他人的盲点、性格特征、内心状态、接受程度、能力层次,我们才能更智慧的应对,比如管理者选拔人才、委托重要的事宜、进行项目合作,因材施教培养他人,种种皆需要建立在深度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否则就容易以自我想象,做错误抉择。

其次,只有“知人”才能真正的帮助别人、引领别人。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不是影响别人就是被别人影响。当我们没有智慧、能力不足的时候,是被别人影响,别人帮助我们成长。而当我们成长了,就是去影响别人,引领别人。你如何引领别人,首先必须要知人。知人才能因材施教。如《论语》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学生问孔老夫子同一个问题,孔老夫子答案都不一样。他都是根据对每个学生各种的学修状态给与最恰当的引导。绝对不会教条式说教。

当然我们求师访友也要有知人的功夫,所谓“友以辅仁”,选择比自己贤能、优秀的人做师友。而不是凭自我感觉,自我喜好。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知人呢?

首先我们要有主动知人的意识。把“知人”作为一件及其重要的事情。“患不知人”也,不知人是祸患啊。这样的心才能用心的去观察他人。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别人不了解自己一万分地在意,而对去了解别人,却毫不在意。因为我们总是过分关心自己的感受、需求,活在自己的世界,而缺乏关心他人,了解他人,先满足他人的仁爱。当然,反过来,如果过分在意他人,轻视自己也不对。

其次,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清静与中正。《大学》中讲,“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容易感情用事以及陷入偏见。很难保持客观、中正。

我们容易陷入种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虚妄的判断中,毫不自知。对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和事,妄加论断,并打入结论的仓库封存。比如我们轻易会评断一个人比我们差,然后拒绝向他们学习,甚至不听他们的任何建议,觉得他们的建议不足一提。我们拒绝原谅别人的过错,总是停留在过去对这个人的认知,殊不知人都会成长。我们有时候又过分轻信他人,或者对于我们偏爱的人习惯性的美化。而为何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心不正,意不诚。

比如一个人很贪,听到一个人说有一个很好的商机,能赚很多钱,希望能一起合作。那么他可能一下子就会被诱惑,被所描述的赚钱的事情诱惑了,想的无比美好。根本就没有冷静的心去观察这个提出合作的人信誉如何,所言有没有虚假的成分,冲动做决定。最后,可能就因为不够知人而遭受欺骗或者损失。

大学讲:“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如果心上被这些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嫉妒、欲望等覆盖了,那么心就不正,不清静,智慧就没有了。就像带着有色眼镜在看世界,是无法看见世界的本色的。

所以,若我们要知人,就必须正自己的心。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用一颗清静的心去观人识人,尽可能看到人事的原貌,如是观,如是知。同时更需要带着一颗慈悲的心去观人识人,看到别人的缺点过错,不是起厌恶的心,而是起不忍的心。感受对方这种缺点过错对其自身造成的痛苦,并尽可能去帮助他改正。

   “不患人之不己知”让我们学会内求,只管修好自己,所谓“花若绽放,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而“患不知人也”让我们用一颗清静而慈悲的心去观一切人事,从而更好的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帮助更多人成长。

 

学修思考:

(1)闻:请复述本章所学内容。(读三遍以上)

(2)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对本章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不患人之不己知”,你有求认同求关注的心理吗,主要体现在哪里,试举例。学完本章后对您有没有一些启发,是否想要从外求,坚定的走向内求。

“患不知人也”,如何知人,用一颗清静心、慈悲心去观,但凡上面夹杂着很多私欲杂念,就会像带着有色眼镜一样,看不清楚了。谈谈您生活中相关的体验。今后如何提升知人的能力。

(3)修:对您所深刻理解的部分是否有产生一些想去落地践行的行动方案或信念建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0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8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9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84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5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6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0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4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0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2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4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