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延续了二十多年的与人相处的特色,就是假装自来熟,假装很风趣,后来发现这其实特别的小丑。而其实,这是极度不自信的表现。
我记得在初中和高中会喜欢接老师的话。说些不着调,哗众取宠的句子,然后收获的是老师严肃的责骂和同学的哄堂大笑。我竟然变态地有种不可明状的快感。后来,想清楚了这是在用最low的行为找存在感。
那么,离开高中之后,没有很多机会再课堂上找“存在感”,便把更多延伸出的无意义社交行为衍生到大学里。强行挤进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团队里,假装活跃,向各色各样的人讨巧卖乖,甚至会用取笑一个人的方式,引起和他人的共同话题。最最恶心的是,开始各种下流,低俗的话语,去引起大家尴尬的笑。
这很不齿,即使现在的自己,偶尔还是会用这样的方式在人群里找所谓的“存在感”。
然而这样微不足道地存在感,会因为别人反呛,而短暂的反省,但是深入骨髓的习惯又怎么会一下子而改变呢?接着又是自欺欺人继续地做着“小丑”
直到我最近的在一个实习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才体会到,所有之前的行为都是多么令人反感。终于从观众的角度看到了很low的表演。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道理的认知又加深了一步。
减少无意义的社交行为其实会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会感到舒适
而真正能让周围的人对你刮目相看的点,其实是你的人品性格,才能修养。多说无益。只有在相互吸引或是敬佩的前提下才可以达到所谓有意义的社交活动。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不断提高自己,然后在说话和做举动前先三思,你会开始良性循环了。在社交循环中,然后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吸引点。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学士才能。才是正真在社交行为中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所以,想到目标,然后再想解决办法,再和现状对比。就能知道该怎么做,祝好!
(没有一气呵成写完的东西都是满满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