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打扫卫生、家电维修样样在行。
我呢,也算不怎么让父母操心的女儿,小时候听话,青春期不叛逆,唯一让家里不放心的恐怕就是当了一段时间剩女。
在外人看来,我的母亲好福气,老公顾家,女儿省心,她自己大多数时候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2014年60岁时查出乳腺癌。
2
我的奶奶30多岁守寡,上有老,下有一儿两女,她一人顶起一个家,工作上还能干出成绩,是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人。
我的父亲,是长子,更是孝子,把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即使有朋友聚会,也会给奶奶做好了晚饭才出门。
我呢,自上大学来到北京,和家人聚少离多,虽然经常打电话,其实对父母、对奶奶的了解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真到2014年这场病变。
3
当时,我挺着大肚子,无法回渝照顾接受手术和化疗的母亲。父亲既照顾病人,又伺候老人,还要惦念待产的女儿,压力很大。我的母亲,压力可能更大吧。化疗时,头发、眉毛掉光了,为了增加白细胞,喝中药,吃泥鳅吃到想吐。我能做的仅仅是经常打电话回去和他们聊聊天。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把母亲的性格和过往的细节串起来,这些和她的诊断结果应该有关系吧。
我奶奶和父亲都是外向型,愿意表达,有脾气就发出来,我的母亲内敛,不愿意与人起纷争,大事小事都迁就大家,再加上奶奶的强势,父亲的孝顺,婆媳关系上处于弱势。
有时候她是压抑的,一种连她自己也不容易察觉的压抑。
4
等我生完孩子,母亲术后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和父亲来北京和我生活,一来帮我带孩子,二来和“小可爱”在一起,心情也好。这是上大学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开始相互重新认识,相互习惯生活方式,当然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我把之前看过的《秘密》推荐给母亲,《秘密》是一本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即心想事成。这里的心想事成是中性的,心里想着好事,便吸引好事发生,想坏事,也会吸引来坏事。书中有一章正好是关于健康的阐述,正好适合术后恢复的母亲。
后来,母亲又陆续看完了我推荐的《秘密》三部曲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些书,特别是《遇见》在我心理低谷时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
我能感觉到一股积极的能量在她身上流动,更能感觉到我们之间关于心灵成长的共鸣。我们又把书推荐给我父亲,父亲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他说,我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我不想看,也改不了。
男人喜欢简单、直接,这是题外话。
5
知行合一。当心态和思维方式开始变化了,我开始重新规划我的生活,也鼓励母亲在行动上也更忠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先让自己开心了,周围的人才会开心。所以,前年我母亲约了闺蜜组团去美加旅游,我父亲不想去,“你不去,我就自己去。”母亲回答很干脆,父亲“怂”了,后来看他们拍的照片,玩high了;所以,去年母亲又约闺蜜去厦门玩,这次父亲说要照顾奶奶坚决不去,母亲只身前往,尽兴而归;所以,才有前几天的一通电话。
前几天,母亲打电话,说她这次回重庆玩得非常高兴。以前,她在重庆和闺蜜出去打麻将什么的,我奶奶就会不太高兴,经常打电话催着回去,出去玩总是有顾虑。这两年,母亲观念发生了转变,还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我奶奶我父亲听,态度是平和诚恳的,但核心要义是坚定的——老娘先要让自己爽了。
我奶奶的思想居然也发生了转变(原因不明),她开始发自内心地鼓励我母亲多出去玩,不要有负担。这次回重庆,母亲先是到北培区姨妈家住了几天,游山玩水,又陪闺蜜回成都探亲,还经常约闺蜜打麻将,她打电话给我就是想分享新发现的打麻将好去处。
以前出去打麻将不是去茶馆,就是在别人家里,晚上紧赶慢赶回家。这次他们四个闺蜜(其中一位丈夫去世多年,一位正在分居办离婚)突发奇想,开了两个房间,在宾馆里打完麻将又开卧谈会,酣畅淋漓。而我父亲则蒙在鼓里,只当母亲去姨妈家了。
电话里,母亲按捺不住兴奋,好像瞒着家长出去玩的花季少女。
6
三年来,母亲每次去医院复查都成功过关,对于始终保持健康状态,我们都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有秘密法则,更有一颗豁然开朗的心。
无论是30岁,还是60岁,能活出自我的女人是幸运的,即使在这之前经历一些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