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尖尖百天写作计划的第22天
因为工作的关系,已经断写10天了,这十天时间除了心中感到愧疚,还有因为没有学习网课而带来的焦虑,还有工作量的随之增加带来的疲惫感,让我又无法抗拒。
后期会慢慢补上来,赶上大家的进度。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位我身边人的故事,她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工作搭档,但我觉得她更像我的人身导师,一位知心大姐姐。
因为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平日里我们大家都会亲切的叫她一声丹凤姐,虽然她在我们团队中的年龄是最长的,但是她的活力和能量并不亚于我们任何一个人。
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成功的女性,不惑之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疼爱自己的老公,听话乖巧的女儿,没有经济的压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
她做过上市公司的高管,当过企业培训师,做过心理咨询师,也当过演讲导师。
她的言谈举止是那么的优雅,无论面对多么尴尬的场面,无理刁难的当事人,她都能够轻松幽默的化解。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我和她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也越来越了解她的为人,了解她的家庭,了解她的经历。
记得樊登老师讲过,工作中的同事之所以会彼此有距离感,是因为不够了解对方。而当对对方越来越了解,彼此的关系及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而我和丹凤姐的关系是什么时候拉近的,我想是我在听了她的一次分享之后。那是我们两一起参加的一个女性社群,她那一次的分享和平时的她完全不一样,我仿佛看到了在家中小家碧玉的女人,而不是平日里在办公楼里雷厉风行的她,
那一次的分享就像和几位老友聊天一样,有感而发,讲讲自己的过往经历,整个分享如同涓涓流水,缓缓流下,平稳但直击人心。
丹凤姐来自一个离异家庭,妈妈是一位聋哑人,从小的生活环境比较贫困,在她17岁的时候她决定出门闯荡,外出打工,赚钱,让自己脱离这样的生活。
于是在17岁的那一年,带着身上仅有的几十块,和三个小姐妹坐上了来深圳的火车,那一年是1997年,那时候的火车还是绿皮车,那时候的火车很慢很慢。虽然一路硬座的行程让她觉得很疲惫,但是她却对自己的未来和认识充满希望。
刚刚来到深圳,和小姐妹们一起在一家工厂做工,一个月只有800元的收入,幸运的是可以住在宿舍,剩下一笔住宿费。当时丹凤姐的目标就是存够1万元。存够了就回老家,带着妈妈过好日子。
有了目标自然有了动力,除了平时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中的她对自己特别的小气,为了多存点钱她每一周都会跑去距离宿舍很远的农贸市场买土豆。每一次都会买一大编织袋,每天的伙食就是土豆,和一些菜叶。那个时候瘦小的她就这样一个人把一整袋土豆自己拖回到宿舍。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很难把当年的丹凤姐和眼前的丹凤姐重叠在一起,我完全无法想想到当年瘦弱身躯的她是怎么把一整袋土豆拖回去的;我完全无法想象当年为了多攒钱的她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
也许这就是我们常听的那句话“你看到的她光鲜亮丽,但她经历过的苦难和痛苦你却无法想象,因为从来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丹凤姐的故事很长,长到几个篇章都讲不完
丹凤姐的故事很短,短到四个字“活出自我”
我想只要我还和她在一起,我会一直去记录她的故事。
她的正能量,她的善良,她的坚毅影响着我,而我也想把她的故事讲给你没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