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经济上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11世纪后,欧洲的农村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开始有大量的荒地和沼泽,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这些大多是农民自己开发,垦殖者在新开发的地区效仿自治城市,在内部劳役量为法律固定,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还可以交税,离开庄园,农民不仅可以自由支配劳动力,还可以自由支配剩余产品,庄园日渐衰弱,直到瓦解。庄园领主也通过联姻,买卖,继承等方式,集中各自的土地,领主出租土地靠租金生活,进而转有富裕农民承租,建立租地农场,雇佣农民耕种出售产品。
这一时期,手工业也发生了变化,商贸和市场兴起,资本主义也有了萌芽,原先的手工业者渐渐与农业生产分离,并有意识地为市场生产,分工细致,发展为小型手工坊。为交纳赋税,部分农民也在家里从事手工生产,随后又有了分散乃至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完全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提高了生产效率。商品与分工意识也增强。由此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中世纪晚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中世纪晚期,在农村有些旧有的贵族的领主不擅长经营,就逐渐没落了,而有些善于经营的农民,在这次经济变革中获得大量的土地,进而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引领变革的阶级。在城市,随着财富的积累,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代表的市民阶层通过贵族联姻,在政治权利方面也不断扩大。
在文化方面也有巨大的改变,就比如文艺复兴,14世纪中叶,意大利和威尼斯的城市遭遇了怎样的问题?通过地中海与东方贸易,这些意大利城市工商业很发达,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地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这里是罗马教廷统治的核心区,教会的影响很大,这与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享受美好生活产生了巨大冲突。该如何应对这个冲突呢?资产阶级自然要反抗,先是十字军东征后,伴随着贸易,以伊斯兰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融入意大利之后,拜占庭日见灭亡,大量的人逃到意大利,并且带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典籍,有许多意大利人都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社会也可以以人为中心,宣扬人应该追求自由,提倡人文主义。
意大利和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意,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主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哲学活,这种就被称为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对古典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更有继承,更有创新。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一个巨人辈出的辉煌时代,在这个时期,有很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大师。比如但丁写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与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些有名的著作权是那个时期诞生。
西欧在贸易上遇到了什么问题?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欧洲贸易逐渐发达,他们渴望成为贸易大国,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还有瓷器,宝石,黄金等,在欧洲很受欢迎,可是东西方的贸易道被印度,奥斯曼帝国等控制,过高额关税价格会变得非常昂贵。该怎么办?必须要想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欧洲自身的造船技术有了重大突破,等等,一切为海上航行奠定了基础。
需要再开辟新的航路,1497年,葡萄牙王室派达伽马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最终到达印度西海岸,他带回来许多香料以及黄金,这一航路让葡萄牙人发大财。1492年有着极强冒险精神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试图开辟好望角之外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他在大西洋航行了七十天,他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可惜哥伦布没能在印度找到黄金香料等物品。于是,1499年在意大利学者亚美莉哥的考察下,确认这是一块新大陆,这块大陆被命名为美洲。
向西航行是否最终能够抵达东方的印度呢?完成这一项伟业的是葡萄牙人麦哲伦,1519年,麦哲伦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后沿美洲海岸继续南下,在98天无边大海后,到达了富裕的菲律宾,等返回的时候,只剩下18个船员,麦哲伦这次航行不仅证明了地圆学说,而且世界自此连成一个整体。
新航路开辟之后,该如何与世界互动?进行贸易还是武力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殖民掠夺。葡萄牙人在巴西,印度等地建立殖民点,并且还用便宜的手工品去换当地珍贵的珍珠,象牙,宝石等等。西班牙人也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们在北美建立了一个殖民大国,西班牙人用武力逼迫印第安人开采金银矿开发种植园,并且还让黑人作为奴隶在里面劳作。
是否有新的互动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然确立,手工业快速发展,需要开拓海外市场的英国该怎么办?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打败了西班牙的舰队,成为了海上霸主。他们在北美殖民建立了大的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料,然后再将英国生产的机械制品运往非洲销售,再从非洲贩卖黑奴,卖给美洲殖民地,就这样形成了三角贸易。并且,英国的殖民地在世界各地都有。
西方文明逐步走向近代的过程,也就是毁灭与新生的过程,这其中,世界各个地方都在不断交流,学习各地的文化,不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