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安吉看到久违重逢的妈妈,第一句话就是问:“弟弟呢?”发现弟弟没有来,节目中的小男子汉竟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想弟弟!”安吉和小鱼儿的感情一直让大家羡慕不已,哥哥安吉性格高冷,却很会照顾弟弟,弟弟小鱼儿淘气又活泼,像个小太阳,带给哥哥许多快乐。小鱼儿的依恋,让安吉小小年纪就成熟懂事,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宝宝。
二胎政策放开后,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孕育二宝。家庭教育专家韩似萍说:“第一个孩子在6岁左右和12岁左右生二胎的家庭,要特别关注第一个孩子的情绪。”在小弟妹出现后,老大会害怕自己的重要性被取代,担心父母的爱会从他身上转移到新来的小宝宝身上,年龄小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他甚至会害怕爸爸妈妈有了更可爱的小宝宝后会将调皮、捣蛋的自己遗弃,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这些反应,或是处理不当,老大可能会一直心怀不平,更加强化这种老大情结的心理状态。知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当一个家庭有新生命出生,并且成为家庭的焦点时,手足矛盾便会发生。
我是一个二胎妈妈,大宝“妞妞”,今年11岁,是一个活泼外向、内心充满爱的“女汉子”。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我的二宝“小弟”度过了他的一岁生日,生日会是妞妞一手策划的,在生日会上,妞妞为每一位家庭成员颁发了“感恩证书”,奶奶的是“任劳任怨奖”、爷爷的是“风雨无阻奖”、姑姑的是“灿烂微笑奖”、育儿嫂邱姐是“日夜陪伴奖”、爸爸妈妈的是“坚强后盾奖”......整个生日会,是妞妞对大家浓浓的感恩和感谢,谢谢我们大家用爱帮她养育弟弟。
沉浸在二胎幸福的家庭生活中,我也时长被很多的朋友纷纷询问:妞妞真的不会吃醋吗?妞妞真的不会嫉妒家人对二宝的呵护吗?你是怎么和妞妞沟通,让她如此懂事呢?
美国权威育儿杂志《双亲》也经过研究发现,老大嫉妒新生弟弟妹妹几乎是必然的。只不过不同的孩子,嫉妒心强弱不同;还有些家庭对孩子引导得比较好,孩子可能会从嫉妒转为爱上自己的弟弟妹妹。所以,当你决定孕育二胎的那天起,就要规划好在未来的四个重要阶段与老大的巧妙沟通和正确引导,让大宝幸福健康的期待二宝的到来。
第一次沟通:备孕期
爸爸妈妈要为你准备一份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未来有个重要的使命——用一生陪伴你。
作为二胎家庭,我们家情况比较特殊。老大妞妞是一个天生母爱爆棚的孩子,喜欢照顾身边的人,从幼儿园起就期盼着能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由她照顾,几乎天天都要盘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吃胖一点,给她生个小弟弟,并且经常自我设计“将来有了小弟弟,我可以给他选择这辆玩具车,他一定喜欢极了!”而我却因为工作忙,迟迟未能满足她的心愿。当妞妞九岁的时候,我和老公奖二胎提上日程。得知我们决定备孕二胎后,已经九岁的妞妞兴奋极了,似乎弟弟妹妹即刻就能到来。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和老大做了一次正式沟通: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送给你各种各样的礼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礼物中能留下来的并不多。妈妈即将孕育的小宝宝,是爸爸妈妈为你准备的一份此生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的意义只有一个:在慢慢人生中,他会比爸爸妈妈更长久的陪伴你,有一天爸爸妈妈离开了,他是这个世界上你唯一的亲人。当然,这份礼物或许不完美,或许也会让你偶尔心生烦恼,但是,这份礼物是送给你的,你是他唯一的接受者,所以,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要像爸爸妈妈爱你一样去爱他、要像爸爸妈妈包容你一样去包容他、要像爸爸妈妈呵护你一样去呵护他,我们一起给他最好的爱和保护,让他健康茁壮长大。因为这份礼物是有他的使命的,他是来陪伴和保护你的!
妞妞认真的听我说的话,郑重的点头:妈妈,我会好好爱他的!
第二次沟通:怀孕期
精心呵护你的礼物,他(她)能感受到你的期待。
因为工作忙碌,整个孕期我都依然正常上班。每天下班回家,我都疲惫的不想多动一步。妞妞放学回来,总是先趴在我的肚子上,边轻轻抚摸边问:“妈妈,他真的会动吗......他在你肚子里真的会吃东西吗......他能听到我和爸爸说话吗......他知道我是他的姐姐吗......他现在多大点儿啊……”老大好奇孕育的过程,作为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潜移默化的引导老大因为好奇而产生的期待、因为期待而滋生的爱与责任。
每次孕检我都尽量带老大一起,甚至在七个月时因为做彩超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肚子里的宝宝,给老大请了假专门和未来的弟弟见面。那天妞妞特别激动,屏住呼吸走进B超室,当显示器里出现舞动手脚的小家伙时,妞妞长大了嘴,说了句:“(⊙o⊙)哇,太神奇了!”从医院回来后,妞妞就像突然间长大了,而且会经常提醒我“妈妈你轻点儿,小宝宝会害怕的......妈妈你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要不会影响小宝宝健康......妈妈,你睡觉的时候要轻轻翻身哦,小宝宝在你肚子里可经不住折腾……”
妞妞像是提前进入了做姐姐的状态,俨然充满了责任心和保护欲望。
第三次沟通:出生后
他(她)就是小时候的你!
宝宝出生后和当初在肚子里还是两回事。他需要妈妈24小时的守候,喂奶喂水、换尿不湿、不时的哭闹……一时间,全家都围着弟弟忙碌。每当妞妞在旁边,我都会刻意的把妞妞拉进来一起忙碌,边教她怎么怎么照顾弟弟边说:“妞妞,弟弟就是小时候的你。你小时候最不喜欢用奶瓶喝水,妈妈都是一勺一勺喂……你小时候可棒了,从来不把粑粑拉到尿不湿里……你小时候夜里总是哭,爸爸妈妈轮流抱,有时候急的妈妈哭鼻子……弟弟就是小时候的你,你希望我们怎么比你,那咱们就怎么爱弟弟……”
有一次弟弟身体不舒服,各种哭闹不止,我和老公也是疲惫到了极点,老公说:“别抱了,把他放在床上,哭累了他就不哭了!”妞妞听到这话,呼呼呼从另外一个房间跑过来,心疼的抱起弟弟,边轻轻拍打哄着弟弟,边说“你们不能这样对他,他还是一个小宝宝,他哭可能是在告诉你们他肚子疼……”
当时把我和老公感动的差点儿掉眼泪,这就是手足骨血的真情与互爱吧。
第四次沟通:成长中
今天的互相包容,就是明天的相依相伴。
随着弟弟渐渐长大,小家伙也学会了调皮。比如他会毫无征兆的抓妞妞的头发、会在姐姐写作业的时候恶作剧的把妞妞文具盒一次一次扔到地上、会抱着姐姐的课本哭闹着不撒手......有一次妞妞真着急了,大吼一声:“高小弟,我后悔了!我不喜欢你了!”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与前三次的沟通相比,两个孩子成长中的沟通更为重要。经过认真思考后,周末,我让妞妞陪我一起带弟弟去早教中心上课。上课间隙,我有意的和早教老师聊天询问7个月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行为特点,老师认真的介绍:“这个月龄的宝宝行为上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比如会争抢喜欢的玩具、比如会反复丢某一样物品、有时候还会因为不开心而大吼大叫......但是没关系啊,这是成长的必然阶段,我们应该用耐心引导他......”在一旁的妞妞认真的听着,略有所思的样子,还悄悄问我:“妈妈,我小时候也这样吧?”回家后,妞妞主动和我一起找相关的早教书籍学习,她小大人一样的边学边分析,竟然成了弟弟早教路上的小专家。
作为二胎家庭,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是关键,无论老大还是老二,他们都是孩子,今天的互相包容才可能拥有明天的相亲相爱。
前几天,妞妞学校布置征文比赛----“我经历的成长故事”。妞妞用稚嫩的文笔将她和弟弟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其中一段话我分享在了朋友圈:有人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收获;有人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还有人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感恩;但我觉得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陪伴。有了弟弟我真的成长了不少,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学会了该如何体谅爸爸妈妈的不易,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姐姐。爸爸妈妈谢谢你们,给了我一次当姐姐的机会;弟弟谢谢你,给了我一次照顾你的机会,这个机会的名字叫“陪伴”。
用妞妞作文中最后一段话与二胎爸妈们一起做最后的分享:
陪伴是爱,来自骨血的亲情;
陪伴是暖,来自牵手呵护的珍爱;
陪伴是幸福,诠释着家的意义,给我们一生的成长传递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