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山西,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煤炭大省,山西的煤炭资源确实丰富,但它的多样的魅力却总是被"煤炭”这两个字所掩盖,好像山西到处都是光禿禿的矿山和尘土飞扬的矿坑。其实它是一个奇山丽水、人文荟萃的魅力省份,巍巍太行勾勒出她的轮廓,涛涛黄河养育了她的儿女,山峦形胜,河流九曲,造就了她独具一格的风景。山峦叠嶂,黄河流经,鸟瞰山西,像是飘落在地图上,一片南北走向的菱形树叶,山脉纵横,河流相依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大院文化是山西晋商的一种情节,但凡有些财富,便在家乡建起一座大院,又通过数代人的努力让这个大院不断地扩大,以致其成为几代人的荣光。
2019年9月3号从五台山下来,往郑州赶,经过山西灵石县,绕道去看了一下灵石的资寿寺,据现存的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唐代咸通11年(870),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资”者,供给、赐予也。资寿寺俗称苏溪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0公里处的苏溪村西侧,距离灵石县城约8公里,资寿寺的主持延邦法师是我朋友的朋友,延邦禅师招待我们中午吃了一顿斋饭,挺好吃的大锅菜,临别时他特意推荐我们去王家大院看一下。
王家大院是晋院最大的一座,建筑规模超过乔家大院,以前的主人是盐商,富甲一方。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墙上的这幅楹联不正是在映照我此时的心情吗?神游古人,感同身受。
秋风吹送雁,春水寄来鱼。大户人家的信箱也这么有诗意,相当于现在的丰巢快递柜。这是我最惊喜的发现。
做事要圆融,做人求方正,暗示守规矩的重要。一生守规矩,就不会有太大的灾祸。学生守规矩就是好学生,员工守规矩就是好员工,官员守规矩就是好官员。这是我的妄加猜测,值得商榷。
门楣上“澡身浴德”的牌匾,时刻提醒后世子孙高贵的灵魂是非常的重要,像洗澡一样,要经常进行修炼。如同一面镜子,时时勤擦拭,何时惹尘埃?
大院外的窑洞民居
大院建筑保存完好,侥幸逃避了战火和文化革命,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走在大院一圈的院墙上面,像是在长城上漫步,颇为壮观,绵山就在前面若隐若现。大院之中,我又陷入沉思,当初大院的主人如果知道不动产只有70年的使用权,他还会建这么大的院子吗?
晋商大院,与其说是财富的传承,倒不如说是“家文化”的延续。
灵石县是介子推故里,绵山之中,有一个叫介林的景点,介林里藏着一个介子庙。介林是介子推墓地。皇为陵,圣为林嘛。洛阳关林,安阳袁林皆如此。
在介子庙,想起介子推的故事,让人唏嘘。忠孝义勇他全做到了,世无二人。寒食节就是因介子推而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可惜现代人大都忘却了。苏轼《寒食贴》却记得很清楚,且是天下第三行书。
在灵山呆了两天,然后经洪洞,走晋城,穿过太行,回到河南。一路全是下坡,很是畅快。
后记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他带着老母亲,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2020年5月19日补笔记之。于郑州虚静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