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明天上午我有空,带你去医院看看手。”“不行,明天初八,太和的集市。”
“妈,明天上午我有空,带你去医院看看。”“唉哟,今天赶集还留剩不少菜,明天要去菜市场。”……母亲手痛已有二月有余,而我也不知被母亲这样的理由回绝了多少次。相比较生理上的手痛,如果一天兜里的钱没见涨更让母亲心痛。母亲,你这“贪财”的小菜贩,我该拿你怎么办?
最早母亲“贪财”的形象在我心中形成是在六岁那年。别的小朋友都已报名入学了,只有我还傻傻地呆在家里。早上母亲早早去菜市场摆摊了,而当母亲从菜市场收摊回家时学校又都已放学了。
“妈妈,我也要去上学。”“好,好,明天带你去报名。”
“妈妈,明天带我去报名。”“好,好,明天我早点收摊带你去,梅梅乖。”……这样的对话终于在开学十天后结束。记得那天我依旧像前几天一样站在家门口等,看见母亲急匆匆地往回走来。回到家,放下手中的扁担和簸箕,头发和衣服都来不急整理,就牵着我的小手快速朝学校走去。
“怎么现在才来,又忙发财去了。”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母亲在摆摊。“哪里发财哟,挣点小钱罢。”
对母亲“贪财”最深的印象莫过于每年中的节日。除夕、端午节、中秋节,家家欢庆的日子,母亲都忙着摆摊,甚至为了能利用节日多挣一点,把父亲也叫去了帮忙。当别人家的餐桌上已摆满各种美味佳肴,鞭炮已响起,而我们姐弟三人还坐在家门口翘首企盼爸妈的身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整天忙碌着。在母亲“贪财”的历程中我们姐弟三人读完了高中,上了大学,相继成家,家里也盖起了一幢小楼。本以为,这时母亲可以在家歇歇了。
“妈,有空就到处聊聊天。”“那哪行,出摊了,总能挣上一点的。”
“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身体才重要。”“坐在家里没几下就头痛,晕晕的。”
对于我的劝说,母亲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父亲常说母亲“贪心不足,人老心不老”。
今天,是堂妹的大喜日子,也是集市的日子。没能去赶集的母亲坐在餐桌旁愁眉不展,不停地念叨“又少了我一天的收入。”唉,这“贪财”的老毛病什么时侯才能放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