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姜
楔子
甲子已过,不知不觉已向古稀奔去。四季变换,斗转星移,万物依然演绎着生命的轮回。虽也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脚下苔藓依然,眼前世事不断变迁。回首往事,有的江山依旧,有的渺无踪影,有的陈年旧模样,有的悄然别样红。也曾想写点什么,却总是搁笔,总觉得明天会有更好的题目;也曾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觉得不知道合不合适。
从小总是听人们念叨,“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安机织布”的情景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就如今而言,恐怕许多人压根儿就不知道粗布是怎么织出来的,更不要说哪个姑娘织过布、上过机了。
我也想写点东西留给后人,可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落笔。织布需要棉线,需要经线和纬线。但不管是经线还是纬线它都是线,线是从哪里来的呢?照此说来,这篇幅就大了,最起码应该有种棉花、摘棉花、卖棉花、弹棉花、纺线经线、安机织布,天哪,这至少得六个篇幅啊!
写文章就是这样,写简单了,读者说你不够详细,写详细了又说你太啰嗦。写不好,被别人耻笑,写好了又说你闲逼。无奈,请教了一个笔友,笔友建议我干脆就弄成一个粗布系列,其中包含《种棉花》、《摘棉花》、《卖棉花》、《弹棉花》、《纺线经线》和《安机织布》等六个短篇,它们既相互连贯、又互相独立。我觉得很有道理,但不知这是不是一个馊主意?
但愿这是个好主意。
二〇一八年十月六日
【作者简介】老姜,男,安阳市殷都区曲沟镇人。民主建国会会员,热衷网络自媒体并有多篇文章发表。主要作品有《安阳名村西曲沟》、《西曲沟轶事杂记》、《十堰的白马尿》、《我家的煤油罩子灯》等,是《散文诗歌分享画》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