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休闲娱乐和信息接触的重要方式。
然而,短视频“小屏幕,大社会”的特点让其以一种环境化的态势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01
自我同一性
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身体、心理、环境多重变化的影响,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混乱的状态。
而现阶段的网络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部分内容向青少年传递着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加剧了青少年的价值失落、精神迷失、信仰迷茫,对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信仰和人生意义等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内在一致的连续之感。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期的核心问题是关于同一性的问题。
研究表明,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频率、参与程度会对自我同一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强度越大,接触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短视频越多,越容易陷入同一性混乱的状态。
02
网络短视频的影响
网络短视频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为什么他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呢?
首先,毋庸置疑,网络短视频以其前沿的内容、丰富的画面、动听的声音给人带来沉浸式的体验。然而,快速的划屏观看行为会拉高青少年对新奇事物的需求度和敏感度。对青少年而言,短视频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经常看短视频,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就会慢慢对现实中那些愉悦感少、需付出更高努力的行为 (如深度学习、阅读思考、完成作业等)失去原有的专注和兴趣。
同时,短视频占用青少年的碎片时间,使其注意力被瓜分、执行力被吞噬,导致青少年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缺乏深入持久的思考和执行能力。另外,短视频也使青少年沉浸在虚拟的网络狂欢中,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参与热情。长此以往,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情绪意志以及学习行为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而这些正是青少年构建自我同一性的重要心理能力。
现如今,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青少年的信息筛选能力无法从庞大的信息量中识别所需,尚未成熟的心智也无法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价值多元而混乱的环境里完成对未来的选择,因而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必然是弥漫的。
同一性的发展分为探索和承诺两个阶段,此外,同一性扩散和延缓均具有低承诺的特点,也就是说,青少年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要求和自己的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评价,没有形成特定的目标、价值观并为之作出有意识的行动和投入。
青少年在面对短视频中传播的各种信息时,他们模棱两可或随波逐流的探索过程必然会引发同一性危机,使其无法确立明确而清晰的目标、价值观等,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除此以外,现如今不少博主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和吸引流量,不惜哗众取宠、触碰红线,以各种低俗内容挑战道德底线。博人眼球的视频让青少年误以为看见的就 是整个社会。青少年被大量灌输了光怪陆离和风气不正的信息之后,内心深处对于知识的信仰和学习的兴趣逐渐崩塌,极易形成及时行乐、金钱至上、急功近利 的扭曲价值观。由此,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目标、需要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日益模糊,淡漠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构建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感到迷失和混乱,甚至容易被引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03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来降低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成瘾行为与三个基本心理需要(能力、关系、自主)没有得到满足有密切关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满足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基本心理需要来降低网络短视频带来的成瘾风险。
在满足能力需要上,家长可以去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增长才能,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在丰富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建立自信心。
在满足关系需要上,家长可以去培养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在现实世界建立良好的家庭、同伴、社会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青少年对集体的归属感,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网络短视频营造的虚拟世界中寻求心灵慰藉的驱动力。
满足自主的需要上,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培养青少年自我决定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自我认识的初始阶段,个体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家长应加以行为训练、榜样模仿等,同时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
此外,家庭是青少年接触网络短视频的主要场所,家长对青少年的管理和引导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短视频使用情况。因此,家长首先要树立榜样,合理调控自身短视频使用的时间和内容。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利用网络短视频中的实时信息对孩子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把握其中的教育契机,遇物则诲,择机而教。 来源: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