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北方人眼中的南方,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之所以以“郎在对门唱山歌”为题,是想谈一谈陕南的民歌了。
也许大家对《朗在对门唱山歌》很陌生,但对陕南或紫阳人来说,再为熟悉不过。它既是一首陕南紫阳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歌,又是紫阳作家李春平老师的一部中篇小说,同时也改编为一部电影。
谈到《朗在对门唱山歌》这部电影,它给我有不小的内心震撼,也使我在当时对陕南民歌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这部电影是读高中时一位英语老师给我们播放的,他是紫阳人,我想他让我们观看这部影片一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二是让我们了解期中的故事,感受紫阳这座小城与紫阳民歌的交融之美。
记得老师在播放这部电影前曾对我们这样讲到:“这部电影的原创作者是我们紫阳人,他的小说是在上海写成的,他本人是一位农民,才小学毕业。”坐在座位上的我内心有些触动,一位小学毕业的农民,写成的小说还能拍成电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英语老师又接着说:“这部电影以我们紫阳县城为背景拍摄的,获了几项大奖,是爱情故事,有很多稍微激情的情节,希望你们不要笑。”说完后教室里哄堂大笑,我们就开始交头接耳,大家的眼里也充满期待。
影片中《朗在对门唱山歌》这首民歌作为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使影片中的爱情更加跌宕起伏,爱情因民歌之美而美。
看完电影后我还专门摘录了这首民歌的歌词,内容是这样的:
“郎在对门唱山歌哎/姐在房中织绫罗哎/哪一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的歌哎/这样好(哎)/唱得奴家脚粑手软,手软脚粑哎/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绫罗不织,听山歌哎。”
短短的一首民歌,将对爱情的表达挥洒的淋漓尽致。外人可能对歌词不太懂,它是以紫阳方言创作的,一是有骂人意味,而是调笑之情,但都是对爱的表达。影片足以凸显创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紫阳民歌的热爱。
陕南民歌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它与陕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和纯音乐(陕南曲)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蜀汉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作为在陕南生活过十几年的农村九零后,自小对陕南民歌有着很深的印象。记得小时候总能在路途或者家里听到有人唱歌,那时候人小,对民歌不能理解多少,他们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在外面大声歌唱的多为男性,一般都是本村的“唱家子,”村里的红白喜事自然少不了他们。
母亲自己也是会唱民歌的,这都源于我的外婆,经常听母亲讲,外婆在绣花、做鞋、、讲故事以及唱民歌方面都很厉害,母亲会的很多东西都是母亲教的,包括民歌。记得当时自己为了听英语买了复读机,那时候还是用的磁带,觉得母亲民歌唱的不错,一天偶然来了兴趣,找母亲一连录了好几首,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首是《十对花》,她是这样唱的:
1、我唱一谁对一个一,什么花开花花在水里?【莲菜花】
2、我唱二来谁对二,什么花开花起台儿?【韭菜花】
3、我唱三来谁对个三,什么花开花叶叶尖。【辣椒花】
4、我唱个四来谁对个四,什么花开花一身刺【黄瓜花】
5、我唱个五来谁对个五,什么花开花正端午。【石榴花】
6、我唱个六来谁对个六,什么花开花楼上楼。【芝麻花】
7、我唱个七来谁对个七,什么花开花两夫妻。【浆豆花】
8、我唱个八来谁对个八,什么花开花叶叶花?【西瓜花】
9、我唱个九来谁对个九,什么花开花九月九?【菊花】
10、我唱个十来谁对个十,什么花开花人不知。【白果花】
11、我唱个冬来谁对个冬,什么花开花飘空中。【雪花】
12、我唱个腊来谁对个腊,什么花开花飘空中。【腊梅花】
朴实的歌词,将花的特性都一一展示出来。
舅舅外爷们也是很喜欢民歌的,听母亲讲,他们当时还几家合伙买了唢呐等一些乐器,每逢节日,都坐在一块唱了起来。但有时候唱歌也会引起冲突,母亲说有一次舅舅在一家喜事上唱歌时,不小心提了一下一首能引起竞争比赛的民歌,这时有人追住唱,死咬不放,眼看就要恼怒了,幸亏有人来打圆场,才平息了这场冲突。
听老人说过,村里曾经有两位民歌高手,经常在到处唱歌,有人不服气,便记下了名字。那天专门把他们两位叫到了十多公里外的镇子上,在镇上的高中的操场上摆起了“擂台,”当时的场面人山人海,有人甚至爬到了树上听。操场上摆开两张桌子,村里的两位高手开唱,场面精彩,最后吓得对方没敢开口。这样的故事足以见得民歌在陕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那天回家后坐在炉子旁烤火,关注了一个有关陕南民歌的公众号,发现几乎每篇点击量都在上万,便找了一首放给母亲听,她听得很认真,也不断赞美。她说现在市场上卖了很多放陕南民歌的收音机,出门在外的陕南人都带上一个,大家也都喜欢听。我仔细看了一下内容,大多为赞扬和反映如今美好生活的。
如今陕南民歌的延续令人堪忧。从我的成长经历来说,身边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是由于陕南多数人如今都出外务工,农村在发生剧烈的转变,而是人们生活娱乐方式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精神生活有了其他方式。
唱民歌在逐渐走向凋零,这不免令人心生遗憾。所幸几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其有所发展。
陕南人的“魂”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