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刻刀一般,这一笔刻得好,那一笔又不如人意,但不管是好是坏,刻下来就无法更改。德国哲学家尼采总是喜欢关注悲剧,自己颇有感触,人只有在逆境,才会真正沉下心来去内视自己,去感受人生,去思索未来。孟子也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算是逆境选人才吧。但在逆境中也容易迷失自己,容易沉浸在苦痛中,自我否定,自我内耗。一年来,干什么事都不顺心,简单写个东西也错误不断,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感觉前途不明,不知道做什么,生活的压力也不断拍到身上。
今天中午读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书只有122页,哲学书,西方国家喜欢套用话语情景讲道理。看到一半,就去看了看作者是不是什么大的权威,结果发现介绍也很简单:约翰·史崔勒基John Strelecky(1969-)他和书里的那个“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他本来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企业工作多年。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了7万英里路。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本来是自费出版,没想到一年之内就变成了畅销书,被翻译成了39种语言。他是旁人眼中的“疯子”,不顾一切走上旅行和写作这条路,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成为更多读者人生旅途中的伙伴。
看完介绍,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不会是一个像“大兵”一样“悟道”潇洒人生,故事很感人却不实在!但读下去,对于自己的人生还是有点启发的。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为什么来这里?2.你害怕死亡吗?3.你满足吗?
在讲,你为什么来这里前,先引出了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挺好,还是不怎么好?
有人会想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现在还好。主角约翰从现在挺好,引出心底隐约有种别样的感觉。人一生中在不断的思考,正式因为思考,或者有了思想,人才会有别样的感觉。用书中的话来说“人的心灵也好、灵魂也罢,不管你用什么词形容,他都回去追寻答案。这个问题会占据提问者生活的优先位置,直到他找到答案。”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会迷茫、会痛苦,周围不断有人在想你灌输他们的价值观。这就像穿衣服,别人的衣服不一定好穿。但“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urpose For Exisiting)。我们简称其为‘PFE’。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为了实现‘存在意义’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他可以做任何事。我们有些客人清楚自己的PFE,并会尝试各种他们认为有利于实现PFE的活动,这些人通常对生活满意度很高。”
文中讲到了“反向浪”一次,是凯西讲的故事中的一个词。一只绿毛海龟在大海里能够遵循着海水的运动规律。当海浪推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讲的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规律,为自己的人生更快的前进。读来感觉意思就是不要与生活中不必要的“反向浪”做对抗,浪费自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以免导致机会来临时,自己已经精疲力尽。要把眼光放长远,要巧妙地在逆境中保持自己本心,节省自己人生的时间。
反向浪,也包括现在信息爆炸时代,很多人的时间都淹没在漫无边际的信息浪潮中。这片信息海洋的浪潮中,有很多反向浪,我们要充分规划自己的时间,有意识地抵制影响因素,让自己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汲取更多有利因子,让自己的人生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