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嗜书如命,所以给孩子读绘本成为他懂事后每日雷打不动的习惯动作。
大娃现在三岁八个月,我给他买绘本要追溯到他一岁左右。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本绘本是什么了,倒是第一次带他在楼下图书馆看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记得他那个时候一岁半不足,楼下的图书馆有一张方形的桌子,就像公司会议室的大桌子一样,四周围着可以旋转的软垫椅子。孩子坐在椅子上,视线还够不到桌子。我在童书架上选了杨红樱的一些童话书给他讲,他倒像个大孩子一样,正儿八经地一动不动,听完一本还要讲一本,我心里暗暗高兴。
后来我给他买了《我爸爸》《我妈妈》《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他最喜欢《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母爱暖暖的绘本了。这本书网上有视频,我看了视频一边讲一边配合动作,他极感兴趣。他反复不停地要求再讲再讲,我估计给他讲了不下一百遍。从最初我讲我演他听,变成我说一句他就能配合相应的动作,最后我讲前一句,他便能接下一句。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我讲到“他望着灌木丛那边的天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时,他总是要求我抱着他站到窗边,看黑夜中的景色,他指着门前的树和头上的天空说个不停。
这期间有一天,他胡闹哭个不停,我不理他,让他自己哭。可是哭一会后,他自己抱着《猜猜我有多爱你》跑到我身边,一边哭一边要求我给他讲,我给他讲起来,偷偷地观察他,只见他一边抽泣一边配合着动作在听,故事讲完了,他的啜泣声还未完全停止,他已经苦累了,竟抱着书睡着了。我看着他,既心疼又欣慰,如果痛苦的时候书能给他带来安慰,也算是他的幸运了。
见他对书如此感兴趣,我又趁热打铁给他买了一套12本的暖房子精选。可是这套书并未引起他强烈的兴趣。每一本他只是图新鲜似的要求我给他读一遍,便索然无味地弃置了。我倒也不强迫他,爱读便读,随他自己去。不料最近我随手拿起被他扔在床头的一本《一切因为有你》给他讲了一次,他兴趣顿生,睡前要讲,吃饭要讲,挨批的时候也要讲,让我惊喜不已。当然我讲的时候也是费了力气的,熊妈妈说话时我用自己的语气口音;熊宝宝说话时我又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童奶声奶气的语音……这本童话书也许是至今为止最能引起他共鸣的书了,因为书中的场景和内容恰恰是我每日同他相处的内容,也许共鸣是最走心的。
今年初从老家过完年回来深圳,我给他买了一套《花园小象波米诺》作为他的新年礼物。这套书一共有六本,我特意买的读小库出版的精装版,书不便宜却所花有值。书名是《波米诺恋爱了》、《波米诺去旅行》、《波米诺在做梦》、《波米诺好害怕》、《波米诺想知道》和《波米诺出走了》。每一本书里面都有好几个小故事,有好多有名字的动物出现,而作为主角的波米诺小象,时而忧伤时而害怕,时而调皮时而喜悦,它有各种担心有各种疑惑也会有各种好奇心……六本书,根据他的要求我反反复复的讲了很多遍,可是我仍然记不准确哪一本书里面有哪个个故事,他说,妈妈,我要听《狂欢节开始啦》,我到处找,翻来覆去地找不到,他却拿着《波米诺在做梦》,并且翻到那一页给我,说,“妈妈,在这里。”哪一本书里面有哪些内容,他往往比我记得清楚,并且一问就能准确的拿到对应的书。小孩子的记忆力真的比大人好太多,我往往自愧不如而且常常被雷到。
在所有的习惯里,除了信任闹钟(闹钟响就要起床,关电视),给他阅读绘本是我从他一岁多到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情,当然这也成了我个人的专属权利,爸爸爷爷一概不要,只要我一个人讲,有时候累的眼皮都睁不开了,他依旧坚持要讲完故事才能放过我,毋宁说,这个习惯也是他自己坚持的结果。
我未必觉得养成读书的习惯能给他带来多么好的未来,只是本能的因为自己从书中得到的乐趣,而愿意他也能从中汲取他的养料。当朋友一个一个走出我们的生活,甚至亲人一个一个离开我们的生命,书恰是那位永恒的伴侣,它或益或损,总在你我左右,这就是最稀缺的长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