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温存的留恋
“家庭就是为了保障孩子得到保护和供养而造下的文化设备。要使父母肯担负这工作就得使他们感觉到孩子的无能,不能脱离他们。在父母眼中,儿女是不会长大的。老莱子要讨他父母的欢心,得穿起采衣,学孩子们跳跃。靠了父母这种心理,孩子可以不必在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去直接应付环境。在冷酷的环境和孩子之间有父母这个缓冲。”
“可是真实的世界哪里真会像是神话。在私有制的社会里,除了父母,谁肯无偿地授予你他自己劳力的结果呢?”
“一个在家庭环境里生活得太久的孩子,他会在家外的竞争场合中失去适应的能力。可是在竞争的场合下,却不全是这样的,在利害关头,可以是你死我活,毫不留情。家庭里训练不出战士,嘴上衔着银匙的成不了好汉。”
“我们说到童时的天真,童时的可爱,还不是因为儿童时期我们有个不要报酬的保护者,不必我们工作,我们可以得到生活的满足?试问那些流浪的孤儿,他们能不能欣赏这种歌颂童年的诗篇?我们若从这方面看去,最喜欢看冰心《寄小读者》的也许并不是太小的读者,而正是那些刚被家庭推出来,进入社会自谋生活的年青人。在社会断乳的过程中,他们留恋追慕那温暖而不须自己负责的家庭,想有个永远在身边的母亲。也正是因为没有人能永远躲在母亲的怀里,所以在这一段时期的读者会有要求母爱的情绪。”
“一个人一旦发现父母并不是全能的保护者的时候,不免会发生一种深切的恐慌。这恐慌多少是需要一个上帝来代替父母的根据。在社会性断乳的过程中,这是当时心理的一部分。”
“心里分析家曾用“凝固”一词来描写那种跳不出母爱的反常心理。母爱的凝固,也是幼年情境的拖累,会使长成的人不能对异性发生正常的恋爱,影响到他正常的性生活。母爱是童年生活的象征,停止在童年生活的人不但性生活不易正常,其他个性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我们的社会生活是和生理相类的。婴孩靠母乳才能生长,但是长到一个时候,却不能老是靠母乳了。社会生活也有类似的情形。孩子早年的抚育需要父母的保护和供养,但是长到一定时候,孩子不能专门在父母的荫庇中生活了。继续这样生活下去,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因之,在抚育过程的末期,必须有一度社会性的断乳。”
4.成年仪式
“成年仪式不但是在孩子的心理上划下一条永远不易忘记的界线,同时也在父母方面造下一个心理上的割舍。我在上面已经说过,家庭是个合作的团体,一切合作的团体都有着反抗破裂的潜在力。家庭是注定要破裂的,孩子总是要脱离父母独立成家的。所以社会得参加这破裂的过程,用社会的力量来抵消原有三角中反抗破裂的力量。”
“社会性的断乳和生理性的断乳一般是一件不得不实行,可是又不愿意实行的手术。”
(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各种保障,从童年到长大成人,我们被呵护着长大,但我们终究要离开父母的怀抱,接触外面的世界,这一社会性的断乳是我们都要接受的心理准备和过程。我们离开家庭的成长环境,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可能会发现父母并不是我们全能的保护者,但是我们逐渐明白,父母之于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需要放手我们去成长,我们更需要勇敢地去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大部分人是幸运的,有着美满的童年,享受到了父母充分的爱与关怀,也有一小部分人也许童年不是那么幸运,但是不要气馁啊。不管原生家庭是怎样的,在我们心理上完成了一个成年仪式的时候,我们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要怎么度过呢。人性中是有趋于温暖和良善的一面的,不管过去如何,美好或者不美好,但是未来的路就在我们自己脚下,我们静静地努力耕耘,一路走下去,也许遍地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