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102到122页
金句1:文学的责任是要让人保持清醒,活在当下,要是作者自己分了心四处晃荡,读者当然也会分心晃荡。坚守在细节精确的这一方,明白自己的目标,并紧紧守望着那个目标。在简书上更新到今天有451篇,关注者很少,点赞也很少,能换成金币的也很少。我返回去看了一下自己的更新,其实都是一些大白话,流水账,更有的是语序混乱,没有结构,随心而发的一牢骚,没有带给别人一点价值或者是中心思想,所以可想而知,量大却没有质,就感觉是自己的所有文字都是一方泥沙,数量堆砌的庞大而壮观,却没有手上戴的小小的一颗钻石的价值高。如果要想要有输出有意义,那么接下来的分享,虽然不能每天都是非常精良的文章,至少以一周,30天,或者是3个月为一个周期,做为一个关键性领域的分享,进行宽度和深度的探索,并把这种探索呈现出来,带给别人“原来如此”“还能这样”“我好有收获”的一种价值收获。我要做的是,确认文学责任,坚守目标,围绕目标而准备内容。
金句2:住嘴!有人赞美你时,真的请你住嘴,就算感觉很不好受,很不习惯,也请保持呼吸,倾听,让自己听进去 那些话,感受那美妙的感觉,建构起接纳正面,诚挚支持的雅量。从小到大,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教育我们要内敛,自我谦虚,《尚书--大禹漠》有计道“满招损,谦受益。”可是,另外一个道理也被我们忽视了,过犹不及。我们有时候过份的谦虚,内敛,其实是对自我的肯定减少,增加自我打压,日积月累,反而是让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所以对于别人的赞美,先住嘴自我否定,微笑着说声:谢谢,然后用心细细的体会自己的闪光处,审视自己散发光芒的样子,从赞美和褒扬中获得生命的支持。
金句3:说实在的,借由突破句型结构,往往更能能贴近你需要说明的真理。在8月的灵慧读书21天打卡的一个线上学习的时候,老师也用这本书的方法,训练过我们写作。他的要求就是很简单:不要管是否顺畅,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严谨的标点符号,只管用手中流畅的笔快速的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停顿不要思考,用10分钟只管书写就可以。我想,这个方法就是想要说明这个道理,突破句型结构,寻找真理。我们成人经达了多年的学习,生活磨练后,任何事情都会三思而后行,正是这种思,有时候会把内心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会打磨成自己想要的样式,或者是更能让人接受的伪装品,所以会失去原汁原味,少了天然性的可爱,也失去了写作的精髓或者是核心的顶梁柱。
金句4:试着写出出色有力的开头第一句,这一句的前半部份不妨摘自某篇报纸的文章,再用食谱中所列的一项材料完成句子。
如:煎
一个男人一边剪他的帽子,一边想着他妈妈当年是怎么煎他爸爸的帽子,而他姐姐又是怎么煎他爸爸的帽子。
加点大蒜和葡萄酒,帽子吃起来便一点也不像帽子,而像内衣……
他煎他的帽子时,想着他妈妈煎他爸爸的帽子的事,还有他奶奶煎他爷爷的帽子的事,他自己已经讨了老婆,这样便有人替他煎帽子了,煎东西是多么寂寞的一件事啊……
今日练习:吃
我吃了一只大象,却消化不良
我只有1.62米的身高,肠胃不好,却吃了一头大象
这头大象有2.5米高,长长的大鼻子,粗粗的脚,背上光滑可鉴,脚指丫明亮可人,还可以看到红红的指甲油
我急不可耐的把这只大象吞了,感觉很有成就
细细回想,却没有吃出什么味道
本来肠胃不好,这样一吃,更加消化不良
我去找了小红帽里面的猎人,请他帮我把大象取出来
我要把大象,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来吃
蒸、煎、煮、白切、油炸、红烧……吃大象的选择可真多
可真不能再一口吃下去了,再这样吃还会消化不良
(记6日读书从89到142页,囫囵吞枣读完这么多页后,无法消化书中观点的故事化,警醒自己,东西虽好,要细嚼慢咽,要结营寨,打呆仗,保持耐心一个一个的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