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各个媒体都纷纷寻找关键词概括当年的社会生活。例如《三联生活周刊》将2023年的社会生活状态总结为"即时生活"四个字。它概括地描绘了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变化大,不期而遇和始料未及的人生不确定因素急遽增多。年轻人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缺乏准确的预判,充满了思想迷茫和不知所措的焦虑。于是"即时生活"和"活在当下"便应运而生,顺势而来,近乎成了不少年轻人应对当下生活的一种态度选择和表达标签。
但我不禁要问一问,既然选择了"活在当下",那今后还要不要"活"呢?或者说"即时生活"过了之后再怎么生活呢?其实人生是一条流动的长河,生活是怎么可能断流呢?记得有个段子讲小孩子反问父亲:"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喝酒?"父亲回答:"因为小孩子不喝酒也很开心啊!"段子中看似父亲轻松随意地回答,却道出了大人的多么辛酸和无奈。那么大人的快乐为什么会被自己弄丢失了呢?小孩子也可不可能为守住这份幸福而拒绝长大呢?很显然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拒绝长大;任何人的生活也不可能静止凝固在当下瞬间的幸福与快乐里。因为我们其实不是生活在土地上,而是生活在流动的时间里。
深刻分析今天人们为什么会期待陶醉在碎片化的幸福瞬间里,但愿长醉不愿醒呢?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车子、比房子、比票子的攀比社会环境里,总想着有一个目标要去完成;总在追逐着一个想象中的美好明天。但当一个目标完成之后,究竟应该怎么样生活?每个人又都不很清楚。有的人转身一头又扎进了下一次的追逐中,被毫无止境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欲罢不能,患得患失,心灵难以获得满足的时刻;有的人在不断追逐中晕头转向,渐渐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在这种身心俱疲的人生状态下,生活中哪怕是瞬间的灵光闪现,只要是呼应了他们此刻情绪化的心酸和落寞,就足以让他们产生"即时生活"和"活在当下"的心理期待和灵魂慰藉。
心理学家李松蔚在谈到对"即时生活"和"活在当下"的理解时说道:我们过去生发人生追求面对的确定性太多,但现在却是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寻找小的、即刻的、可以掌控的确定性来抵御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如此说来,"即时生活"和"活在当下"本质上代表了一种为适应快速变化时代的大众心态和行动方式。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每个人都在思考,都在选择,都在践行。年轻人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中,逐步学会了把长远的人生目标切分成多个小的阶段,采取以"活在当下"的方式来经营和经历。
如何认识年轻人这种"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和行动方式?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当今世界正在从"固态社会"向"液态社会"转变,社会流动性促使人们经常改变职业、挪动位置、甚至转变价值观念;催生了年轻人被社会边缘化和丧失安全感的精神痛点。他们感到曾经向往的稳定生活模式,在现实社会中出现了难以维系和实现的心理困境。于是"即时生活"便成了他们在社会转型流动过程中,一时感到迷茫无奈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和行动的自我调侃和表达。
但人生有很多种选择,同样面对社会流动性压力,年轻人选择"即时生活"或"躺平",姿态是不尽相同的。选择躺平模式的年青人,看似他们在平和妥协地接受现实,但其实在逃避生活压力、竞争和责任,骨子里头却是目标高大悬浮,遥不可及,干脆消极地放弃。而选择"即时生活"和"活在当下"的年青人共同关注的都是"此刻"。他们力图在现实的光怪陆离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段位点,从而困中求变,困中求进。在自己当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精力和实力用在目前最需要的地方,抓住此刻努力,感受当下美好。
人生是一个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不能一味地看结果。在到达目标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才真正考炼着我们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境界。如果抵御不了各种诱惑,巴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就很容易被过大的目标欲望压得无可奈何地躺下去。那么,如今深陷理想与现实困境中年青人突围的出口在哪里?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为自己心灵"减负",基本途径就是学会懂得感受"此刻"的价值,享受"当下"的美好,纾解焦虑的情绪。因为"即时"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任何"远方"都必须以"当下"为前提。如果我们把"即时"生活过踏实了,攒足了每一个"当下"的快乐,谁不羡慕你的人生长河幸福渊源流长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024-03-17 随感速记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