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光似海
2017年的10月21日,已是晚秋时节,岑巩县文联“百名艺术家下基层”采风创作活动,我有幸受邀一同前往“生态水乡魅力凯本”。第二天,从小顶山上下来,潘老师开着越野车在曲折的山道上蜿蜒前行。同车的几位都是陌生的摄协会员,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如何补光,怎样选择镜头之类的话题。我压根儿插不上话,只好把目光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我不时看见一棵又一棵站立在山际的树,在晚秋的凉风中渐渐脱去华美的叶子,萧瑟的树枝向明净的天空伸展,似在顽强抗争,又似在沉默守望,彰显出几许孤独,我觉得这些树很像一个洗尽铅华、孤独坚韧的老者,在大山深处守望宁静的岁月······
路旁满山遍野的芭茅在微风中开得披靡无敌,涂画出无穷无尽的宁静。车内舒缓的音乐,此情此景,引起我与同行者的强烈共鸣。艺术家们摇下车窗,把镜头拉长,不停地咔咔。我打开车窗,试图让自己的纷乱的思绪在无垠的天空飘散……
凯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之前在《守望思州》里得知:凯阳是一个有着苍凉的屯堡文化的村落集散地。然而,对于什么历史啊,什么文化啊,我的小情感几乎是全然不懂了。
想着想着,凯阳村终于到了,四面青山环抱之间,有一块旷阔肥沃的田坝子。真不愧是一个军事屯堡的好地方。凯阳作为交界之地,土地肥沃,益于驻扎军队,加上四面都是高山,从战略上来讲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据说,凯阳作为古军事屯堡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同行的毛老师告诉我们这有古墙,那里是公馆,这里适合写生,那里最好摄影……不知不觉间一条清澈的溪水出现在眼前,一条溪流将田坝子一分为二。一边是小屯,一边为大屯。看!那就是传说中的金丝楠木,对于树,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我并不怎么感兴趣,然而听到“金丝楠木”这几个字,我还是为之一震。《博物要览》记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金丝楠木生长缓慢,而其生长规律又使大器晚成,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金丝楠木性稳定,不翘不裂,经久耐用;再加上它性温和、冬暖夏凉,香气清新宜人。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帝王龙椅宝座也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金丝楠阴沉木因稀少,较新料金丝楠木更加珍贵。我的目光跟随着杨主席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棵棵精神抖擞,苍翠挺拔,形如蘑菇又好似巨伞。沿着水泥路一路向前,就来到了绿树古木丛掩映中的寨子——小屯。走近一看,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被挂上了牌,每一棵树都有500年的树龄了,真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棵棵价值连城。有的树干上还系有红布带,我想,它们已不再是一棵棵单纯的树,更是乡亲的心灵寄托。难怪北三区区长陈红兵会发出:“宁做土霸王,不做清知府”的感慨。再往前行不到10米,就到了陈红兵的宅院,一座带有岁月沧桑的四合院,更是亮人眼球,一幢木质走马转角楼,历经风雨飘摇,人去楼空,略有些凄凉。看陈设显然已是长久无人居住,可楼房仍旧古朴朴地立于寨中,不时还有蜜蜂进出……
从小屯返回,跨过一条溪水清清的小溪便来到大屯,这里房屋错落。寨前有一幢古老的宗族私立学堂,临溪的高墙上书有:“陈氏宗祠”几个大字。跟随当地一个老人的脚步,我们从侧边的“义门”走进了陈氏宗祠,一根粗圆的柱子立在雕龙刻凤的石头上,彰显木质楼房的风骨。室内的墙壁上青藤密布,更是风景别致。这陈氏宗祠原名为“春才义学”,由“春天草木茂盛,人才荟萃”之意而得名。是岑巩历史上最早五所对外招收学生的私塾之一。据说,陈氏宗祠还曾是贺龙的临时指挥部。1936年红军长征路上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在此宿营,并在此召开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会议。在宿营的三天时间里,由于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劣绅分田地、开财主粮仓济穷人,并发动群众积极宣传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为红军在群众当中赢得好口碑;同时还发动了邓云安、吴永彩等十多名年轻力壮的青年参加了红军,壮大了红军的队伍。如今,在陈氏宗祠左右两边墙上还隐现有“取消国民党一切苛捐杂税”“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寨子的中间还有一棵当年贺龙亲手栽的桂花树,时间匆匆流逝,已然物是人非,只是那棵依然是大屯人民的精神支柱,不时便有人前来祭拜。
走进凯阳,我才发现,这个村子风景优美,人们更是热情而朴实,让我感觉是那么熟悉和亲切,一切都那么熨帖与舒心。顿时,我回到了自己那鸡鸣单调犬吠寂寞、炊烟缭绕流水蜿蜒、民风淳朴亲情浓郁,令心灵惓怠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家。
欢愉的时光总是飞快的,匆匆间,告别阳凯村的时刻已然来临,而我的心已被这一溪碧水洗涤得干干净净,被这一番情义烘得温温馨馨,孤独感早已了无踪迹。回程路上,脑际不时闪过那一排碧绿高大的古金丝楠木树,以她们秀美而挺拔的身姿守护着小屯村寨的宁静。车里舒缓的音乐流泻在归途,悠扬婉转,温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