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跨越一个个山丘,做成梦想中的神经外科大夫

“如果一个人,胸有大志,常怀利泽苍生之心,除了从医,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热爱和禀赋,多年坚守,并有好的平台得以施展平生所学和抱负,他是不是已经得到幸福?↑如果要回答这些问题,高亮医生已经得到答案。做一个好医生,做成一个顶尖的神经外科大夫,从医20余年,高亮正在这条道路上劳累、快乐、付出和收获。

“别人不接他敢接”背后是颗勇敢慈悲心2014年11月底,赵伟和全家人陷入绝望深渊。赵伟姐姐在老家人民医院查出脑干肿瘤伴出血。整个11月,他们辗转华东多家三甲医院求诊,对于确诊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已经是没有疑问,但是几乎所有医生都告诉他们,脑干就是人体中南海,动手术风险过大会危及生命,还是保守治疗吧。

11月底,姐姐已经不能走路不能进食,某晚脑干再次出血送入医院急救。当晚不能自主呼吸,连夜接受脑引流手术。之后,医院找家属谈话表示,脑干部的瘤不能切除,引流手术也只是缓解脑部压力,生命仍有危险,直接转入重症监护室吧。熬到第二天得到重症监护室告知,目前病人出血量太大,没有了自主呼吸,不能手术,结果就是带呼吸机在重症监护耗着。如果做手术,连手术台都不可能下,马上就没人,不做还能在重症监护活一个月。

赵伟简直要疯了,这时候他想起了一个叫高亮的医生的话。十多天前,有人告诉他可以去找一个叫高亮的神经外科医生,据说救过很多危重病人,被病家称为“脑科神刀”。当时赵伟去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挂了他的专家门诊。当时高医生看过片子给过一句话,只有开刀,才能安全。

这位高医生和他们见过的其他医生说法不一样。当时赵伟留了个心眼记下了高医生的手机。

走投无路的赵伟尝试着拨高医生电话。结果关机,赵伟绝望了。

一个多小时后,赵伟居然接到了高医生的回电,电话中他客气地问,哪位啊。遇到位这么客气的医生,当时赵伟的心里就温暖得无法形容。赵伟赶紧把姐姐的情况告诉高医生,高亮请他马上用手机把片子拍给他看,然后告诉赵伟三句话:有手术价值、风险比较大、费用不少。

第二天一大早,赵伟就赶到十院神经外科住院部,找到了高亮。高主任答应安排病人入院、安排手术前检查。手术前,高亮给家属开会,说病人没有自主呼吸不能核磁导航也要手术,再拖下去性命堪忧。赵伟姐姐的手术从上午八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四点半,里面的医生出来说,手术成功了,血肿和肿瘤都切除了。就一句话,赵伟就和两个哥哥抱了在一起说,我们家还是兄妹四个。

赵伟回忆说,当天姐姐从手术室里推出来,他看到她的手指在轻微活动。这时候,全家人的心情真是没有语言可以形容,很激动很感激,当时都想给高主任磕头。

12天后,赵伟姐姐能坐起来。24天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目前生活基本自理,还能烧烧饭,做简单家务。赵伟全家至今和高亮医生保持联系,赵伟说自己从此成为高亮医生和十院神经外科的铁杆粉丝。

十院神经外科病房三个病区。高亮出任主任的二年不到时间里,病床已经从40多张扩展到120张,还常常一床难求。在上海,神经外科强的医院不少,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十院还有一支这样的团队:手术技术一流,术后监护能力一流,医生们慈悲善良,不挑病人,还常常接手一些转来的烂摊子病人,高亮主任带领的十院神经外科正迅速在颅脑损伤、神经重症、脑肿瘤、脑血管病救治等几个方面崛起,形成鲜明临床特色和病家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十院神经外科的120张床位里面,70-80%病人来自外地,近的长三角远的新疆内蒙,很多病人都是被当地多家医院拒绝辗转求医来到上海,或是从本市其他医院转出投奔来的。为什么?一位病人家属说:高医生勇敢,敢担当,有强大的自信,敢为了一点希望为病人去博。现在这种环境下,碰到这种医生太难得了。碰到了,我们家属就觉得一定要去配合医生,绝对信任他们,为自家亲人争取生存机会。还有位病人家属说,介绍他们来这里就医的是县城医院的医生,高主任曾经去那里会诊过,听说他的团队无论是手术还是术后护理都是一流的,“一旦病人交到他们手上,高主任如果说没得救了,就只好认了。”这位病人家属说,当时推荐他们来找十院的当地医生这样说,自己就是冲着这句话转诊来的。

在高亮医生常去会诊的浙江温州、宁波等地,他的名气更大,出车祸的、脑出血的、头部肿瘤的,得到的指教往往就是一句话:去上海找高亮。这句话在长三角、全国很多家神经外科医生和病人中慢慢流传。记者在病房见到一位连云港来的女子,她母亲就是当地医院束手无策,辗转打听到高亮后,6个小时专程送到上海十院后当夜高主任开刀救活的。当时高主任听了情况后派出曾涛医生去接病人,当地医院觉得他们简直太胆大了,甚至觉得这位上海十院来接病人的医生年纪太轻,不知世事深浅,冒这么大的风险,路上有个万一呢。这位女家属说:“高主任的医生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很强大的自信,但是我最最感动的是,他们肯为了病人一线的机会自己承担风险,我觉得他们这就是医德好。”

医患紧密合作,彼此高度信任和互相托付,在十院神经外科已然良性循环。来到这里的很多病人,常常是在经历了很多次的求医无门,被拒绝被放弃后,却在这里燃起了生命的一缕曙光,当他们乍一听到一位主任教授逻辑清晰地分析好病情,告诉说:“可以,值得一试“后,无不产生对于医生的无限感激之情。而事实上,十院神外的确是一支经得起重托的神奇团队。

安徽一家牟姓人家,高亮救过他们一家二条人命。首先是30多岁的舅舅,脑部严重损伤后严重脑膜炎, 上着呼吸机,已经一点知觉都没有。上海一家医院的医生谈话说,拉回老家去吧,治疗没有意义了。一家人不死心,辗转找到高主任后选择手术,术后治疗7个月,现在恢复到和发病前差不多了,脑子还一样好用。祸不单行的是,2015年9月,40多岁的叔叔在海安县打工时,又突发脑干出血,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暗示家人顺其自然或者拉回家,请再好的医生估计也没有什么用了。家里人再次求救高亮,高主任赶到海安诊断后,认为病情很凶险,但是出血量并没有当地医院形容的那么大。高主任给了一句话:离诊断脑死亡尚有距离,我来开刀吧。病人接到十院已经是晚上七点了,高主任立刻进手术室开始手术,手术直到凌晨三点才结束。目前,病人已经生命脱离危险稳步康复中。

在神经外科大夫圈内,勇敢、担当、自信、强大、不放弃已经成为高亮的鲜明标签。当然,与之匹配的,必须是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专业素养。而记录的不断刷新也同样有基于此。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目前脑肿瘤手术死亡率为2.3-2.6%,还不包括术后变成植物人或出现生理机能残疾,高亮团队控制在1%。这个简单的数字,已经能够说明,上海的这个团队,在这个领域的高度和水平。

其实救治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百分比数字那么简单。它意味着身怀出神入化的刀上功夫、周密深厚的术后监控和管理,从医20多年征战无数疑难案例集聚起来的强大自信,再加上拼尽全力的坚定信念和慈悲情怀。高亮的十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这两年接下了大量别人不敢接不愿接的危重病例,每个远程慕名转来的病例意味着都是一场场硬仗。高亮手下的王柯医生说,高主任要求高,循征医学上有一定比例坏事情发生,可是在高主任那里就不接受,他要求手下医生付出超过百分百的认真去预防发生在病人身上的小概率事件。崔大明医生说,一旦手上有危重病人,整个星期不回家都是常事,牵肠挂肚地一天要去看好几次。十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可以发现,他们的管床医生周末两天都在医院,深夜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小组医生。高主任分析病情谈治疗方案,逻辑清晰,深入浅出,一位病人家属说,神经外科几乎都是大病重病,之前遇到的一些医生谈话,和你大谈风险,让你自己选择。可是高医生也谈风险,但是一定会告诉你他可以做些什么,然后他的经验是什么。病人就是能够感受到他的强大气场,感受到治疗中原来还有定海神针一枚。

正应为如此,奇迹总是在十院一次次诞生。去年上半年,一位被坠落钢筋插入头颅的5岁男孩,已经深度昏迷右侧肢体瘫痪,生命垂危,一位高亮救治过的病人认识孩子父母,志愿帮他们联系到高亮,家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来到十院,高亮主刀取出了长达16厘米的钢筋,术后一一渡过休克关、颅内感染关、儿童癫痫关,小男孩半年后康复到能够骑自行车,能思维清晰回答问题,能走能跑,今年9月小男孩进入学校开始小学生涯。这个病例,轰动一时,堪称奇迹,而在高亮手上,奇迹还在不断刷新。正因为如此,当高亮参加学术论坛,慷慨激昂大谈绝不放弃时,病人也好,同行也好,才如此服膺。对于这位30多岁就可以做脑干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他的助手,他的学生,态度只有一个,就是:倾倒。

华山派神功19年炼成

外科医生的成长之路艰难而漫长。手术不是游戏,失败后可以重启。外科医生的成长需要实践,但培养外科医生的同时,却又要绝对的保障医疗安全。每一个外科医生,都要在上级医生的严密监控下,从最简单的手术开始,一步步积累经验,一步步成长,切剥缝扎,四个听起来很简单的动作,一个外科医生要训练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做到炉火纯青滴水不漏。从最简单的手术到最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的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有些鸿沟,有时候一辈子都无法跨越。

一名外科医生,足够勤奋,反复练习,成为一名普通合格医生不难,但是若要成为出类拔萃的外科医生,则不仅要有五更半夜悬梁刺股的勤奋,还要有可遇不可求的天赋,需要顶级外科专家常年的悉心培养,需要一个顶级医疗平台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需要超越同行的坚韧和悟性。

这些故事,在高亮医生走过的道路上都有迹可循。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中国脑外科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人称“华山神功”。这里是高亮的出发地,成长地,从青年到中年,工作奋斗了19载的基地。

高亮是温州人,读医学本科时候在浙二医院实习,高亮就对脑外科生出无限兴趣,能够在人的大脑里面刀剪翻飞,是何等的了不起。1994年大学毕业后,高亮在宁波一家医院神经外科做起了大夫,一个小医生,天天加班值班,他每天还念书到深夜一二点,期间,有位华山医院的医生来开刀,病人的救治效果特别好,高亮意识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医生手里,医术可以有很大的不同。高亮决心去深造。

他果然一考即过。到华山神经外科念硕士,之后再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神经外科泰斗级前辈周良辅教授。

从此开始在华山没日没夜的19年。

华山神经外科人才济济,高亮觉得华山是神经外科医生学本领最好的地方,周良辅恩师以及无数前辈不仅教自己怎么做医生,钻研业务,为病友服务,更教自己如何正直为人,健全人格。在这里完成硕士博士学位并且接受严谨的住院医师培训,高亮从来不觉得日夜工作是苦行僧生活,相反他每天很开心很充实,第三年高亮就做了总住院医师,每天负责急诊急救,天天面对的都是危重可怕的重病例,除了吃饭,所有时间都在工作,夜晚的睡眠也是碎片式补充。这段时间是心智和体力的历练,是炼狱般的提升,他很快成为手术助手,成为主刀,在住院总医师的岗位上游刃有余。高亮30岁在成为主治医师的第一年,在浙江温岭外派3个月,一个月就做了20多台手术,从老人脑出血到年轻人血管破裂到蝶骨嵴脑膜瘤,他台台顺利拿下,很快成为华山神经外科青年骨干。2004年,华山医院牵头组建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专门致力于特大型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脑外伤损伤病人急诊救治,35岁的高亮成为中心常务副主任,F1首席脑科医疗官,在负责华山神经外科的日常急重症救治长达12年的时间里面,在处理过数千例的危急严重病例后,高亮开始进入一位优秀外科医生的黄金成熟期,他对手术和治疗方案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为了病友的信任和一线生机,再难也上,没条件就创造条件,而结果,往往是他和重症患者一起坚持。由此开始塑造出他突出的行医风格——绝不轻言放弃。这些故事,在高亮医生走过的道路上都有迹可循。高亮说,好医生是和他的病人一起成长起来的。高亮有一个和名叫凯凯的小病人长达十年的感人故事。


图为高亮医生和他的小病友凯凯。

2005年春节,一场意外,一辆商务车把5岁的凯凯挤压在冰冷高速道旁的水渠边缘。高亮在苏北县城医院的ICU里见到凯凯时,孩子深度昏迷,双瞳固定,发着高烧,戴着呼吸机,左侧颅脑开放损伤,头皮被血性渗出液浸透。挣扎着转院上海后,曾有无数亲戚朋友医生护士甚至包括高亮叹息着劝慰着凯凯的父母,算了吧!放弃吧!你们还年轻,再生一个!凯凯的父母坚毅地说:决不。在多次沟通后,高亮自己否定了让孩子父母放弃的念想,他坚持着给予凯凯全面、精确到每个细节的治疗,日夜不眠不休,度过78天的呼吸支持,35天的严重颅内感染,80多天后孩子努力睁开了双眼。凯凯、父母、高亮,终于赢了。


图为今年凯凯和全家人看望高亮医生的团队,左一为王柯医生,后排右一为崔大明医生,前排右一为高亮医生。

此后十年,凯凯在东北康复上学成长,孩子和父母一起历经过煎熬,入学困难,社会异样的眼光-----今年,凯凯和父母来十院看望高亮,看到十年前那个自己亲手救活的男孩如今长成15岁少年,看到他洋溢着幸福的小脸,高亮感慨无比,这种永不放弃,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坚守,原来都是有价值的。所以,高亮说,他最感激的是自己的病人,病患和家属在人生巨大磨难时的不离不弃,才造就今天他面对复杂病情时的淡定沉稳,塑造了他面对危急时候的坚毅和勇敢。

“手术成功 病人没了”的反省和修炼

然而,哪怕是身怀绝技,哪怕是绝对不轻言放弃,要成长为一位好医生总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一位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医生,要越过的关口一道又一道。高亮在华山医院很快独当一面,他开始注意到一个专业道路上的重大关口。

这个挑战,就是手术后的死亡率难题。在独当一面开展高难度脑部手术以后,高亮发现,手术常常是成功的,但是兴奋,却有时只能够维持手术台下来后不长的时间。有一次,他主刀的病人总算顺利下了手术台,家属也欢欣鼓舞,但是,过了几天,病人却离世了。这给了高亮深深的刺激。他发现,前期手术大获成功病人暂时摆脱生命危险,但是一段时间后全身多脏器并发症丧失生命的现象不绝如缕,颅脑创伤患者根本上的死亡率还是没有降下来。

2001年,高亮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他创建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跨学科的医疗团队模式的起源。高亮陷入思考,大脑作为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最高指挥中枢,脑部受损手术之后,病人往往心、肺各个器官都要面临问题,处于脱轨状态,相互作用影响,外科手术成功只是开了一个头,但事实上,病人的意识、感觉、运动均潜在风险巨大,引发相应的并发症,任何一种并发症都可能让患者丧命或者留下长期乃至终身的功能障碍和残疾。

高亮不甘心只做一个会动手术的外科医生,他决心自我挑战,补上术后监护和重症治疗这两部分专业技能。

高亮开始学习呼吸机,学习呼吸管理,学习心脏、血压、大小便、肝、肾功能、胃肠道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怎么处理,深入到重症监护的领域,这是一个很痛苦的摸索过程,高亮收集一切可以得到的海外神经重症监护的文献,逐渐形成跨学科诊治思路,他认为,要联合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共同推进脑部病人术后管理和康复。他强调,要对病人开展多种脑功能如颅内压、脑组织氧、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镇静肌松治疗中大量积累经验,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后,高亮经手的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和术后康复很快有了令人钦佩的效果。病人死亡率小于10%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手术、脑科危重症急救、康复体系。期间,高亮前往香港、美国接受世界最先进的神经外科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培训,并在海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访问交流。

在这个过程,高亮对于架构和推广神经重症治疗体系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心。他认为,手术精细化、监护体系构建和细节化、针对每一个病人全面周全的护理处理是提升救治率、死亡率和残疾率下降的核心关键。

致力于推广现代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治疗跨学科完美结合,救治病人创造康复奇迹的模式。高亮在神经外科领域奋斗了20多年,他心目中,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患者需求的救治体系蓝本。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在十院推动建立脑胶质瘤多学科治疗协作组;他发现,国家层面虽然有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但是在地区层面仍然缺乏相关学术交流,他组织起十院神经外科联盟和神经重症沙龙,70多家医院加盟。就神经重症手术处理、围手术期处理、神经重症护理,2014年牵头发起首届东方神经重症论坛,紧贴临床一线,聚集起500位全国同行交流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两方面视角,充分交流了中国目前这一领域医疗现状和走向。他还致力于推动远程会诊机制,常态会诊和技术输出,优先进修观摩培训。

如果说高亮首先感恩华山对自己的培养,牢记老师的教诲外,如今他更加珍惜十院的平台和优秀的团队。他在十院更加忘我的工作,来到十院神经外科后,高亮每周三雷打不动,晚上为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培训上课1.5小时。系统讲解神经外科和重症知识课程。他要求医生既要会手术也要会管病人,不能以循证医学上的失败概率来原谅自己,手术后花大力气控制心肺肝肾、感染、静脉血栓、内稳定、营养支持和脑组织保护,病人的奇迹往往因此发生。2015年,十院神经外科全年手术超过1500台,科室年救治患者2000余名。名医,因此炼成。高亮终于成为病家口中的定海神针:临危不乱、个性坚定、气场强大、客观理性、技艺高超。而他的宏观思路,动态观察、注重保护生理功能、促进技能康复的治疗理念,又让他在同行中得到交口称誉,服膺众人。

脑外科大夫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高亮大查房。病人们听到他在走廊对着一众医生和学生开讲,开首第一句话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高亮容不得偷懒的人。他说,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放弃自己生活的人,你不要来做医生。

每个周一和周四,高亮大查房,会全部看一遍病人,从清晨7点多开始一个个病人问、看,指导治疗方案,常常历时几个小时,有时候查到午后,有时候查到手术要开始了就去上手术,等手术结束回来继续一个一个房间查看病人。

高主任查房,他要问一问病人感觉,听一听家属诉求。有些管床医生觉得恢复得好好的病人,高亮还要提出更高要求。有位半脑肿瘤病人开刀6天后,查出脑积液,他指示病人体位调整。有位病人呼吸急促,高亮马上听诊肺部,安排血气检查。有位病人产后脑出血,高亮指示找家属谈话造影确诊。科室医生们推着移动电脑进病房,高亮随时查看病人的片子和各种指标数据,他严格要求手下医生对重症室病人要有预案,防止颅内感染各类并发症给予营养支持,关照和家属谈话要到位,所有指标和情况要弄得清清爽爽,仔细查体、尿、深静脉、褥疮。据说,年轻的进修医生最喜欢跟着高亮去查房,几十个病例走下来可以听到很多干货。有一次,高亮分析一位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术后监护方案,涉及五个方面,要求管床医生严格执行,洋洋洒洒,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等他讲完,再询问家属还有什么不明白和诉求。据说,还真有好学的后辈医生事后整理高主任的查房记录作为学习资料的呢。

人们在十院神经外科主任办公室看到的情景常常是:高亮被一层层病家包围着,手拎摄片袋,个个神色凝重,高主任接待一批又是一批,还要不停接电话,往往都是各种求助电话,很多人都是听说这是位态度积极的医生,而远道求上门来。所以,高亮总是尽量挤时间满足求救的人,他说,也许一次出诊,劳累的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下,救的就是一条人命一个家庭。高亮说,做神经外科大夫,面对的都是危重病人,家属都希望一马平川,但是往往是一波三折,起伏坎坷,医生和家属都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会开放所有信息给予家属,告诉家属医生的分析是怎样,方案是怎么样,让家属知道医生们做了些什么,家人还可以做什么。就是因为有着很好的沟通能力,高亮无一不和自己的病人形成良好的互动。而病家,都晓得高医生有一颗仁慈慈悲的心。


图为手术室外,高亮医生和前来看望他的病人及家属。

身为医生,高亮感激他的病友给予他的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有天专家门诊,一对老夫妇等了很久,进来介绍说是17年前,高亮在华山医院做总住院大夫时救过的病人。老夫妇特地打听到十院来看望他;今年元宵节那天,高亮在手术室忙了10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在门口等了6小时。这是个18岁男生,被同学无辜用刀子割断左侧颈部动脉,当即休克昏迷生命垂危。当地医院积极抢救,高亮连夜出诊,后转来十院救治。病人当时偏瘫,左侧脑大面积梗死,清醒后脱离危险经长时间神经康复,痊愈了,生活完全自理。高亮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家人的痛苦和煎熬,医生每天面对的是眼泪还是眼泪。康复之后,男生和父母约定在一周年这天重返十院,在手术室外等候高亮,要看一看这位救命的脑科大夫,他们告诉高亮,老家27例校园意外仅有4例存活,2例生存质量良好,他们就是幸运的一例。行医生涯几多劳累困顿,唯有此时,高亮由衷感受到,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好医生,满满的幸福。

回首自己的成长道路,高亮深知师承和平台对后辈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他很肯用心带学生,教学生,不余余力推广自己的医疗理念。查房时教,手术时指点精髓,讲课时毫无保留讲病例,要求学生学习海外最新资讯,技术上进步,勇于承担。高亮认为, 终身学习是为医之道。医学意味了奇迹,医学的不断进步往往是病患和医生在一起推动,是在失败上总结是不放弃的理念推动的。比如说脑干肿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手术禁区,而如今随神经解剖,显微神经外科、功能神经成像、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技术围手术期神经重症监测的进步和完善,脑干手术在若干神经外科中心和团队已经能够成为常规手术。2005年在迪拜发病的海绵状血管瘤女病人回国后由高医生主刀手术,术后照样生儿育女。从华山到十院的第一年里,高亮就完成20例脑干手术,无一例死亡、全切90%。

20年行医,高亮认定要做的事情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高亮是“一个没有自我生活的人”。一个典型的高亮的周末是这样渡过:两天走过三个城市,周五晚上到达南宁,周六上午在论坛演讲神经重症机械通气原则和HAP/VAP防治策略,傍晚到达北京,参加全国第五届全国神经重症大会,周日上午演讲多模态脑功能监测,下午赶到济南,在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和同道一起为一例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制定细化治疗方案。深夜上海归途,周一清晨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召开交接班会议,开始大查房以及新一周常态工作。这些年,高亮几乎每个周末是这样渡过,下周再下周依然。他致力于帮助那些资讯设备理念相对较弱的医院神经外科,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更加大量的病人,为此,他每个周末都在出差、会诊、动手术。有次周日下午4点多返回上海先赶回十院病房去看几个放不下心的病人,结果又被接去宁波,一个车祸紧急病人等着他去开刀,4点多了,高亮就在医院对面的点心店买两个包子做午饭。有人说,高主任技术好,精力过人,病人就是相信他。其实,是高亮更加愿意倾听病人,他要求自己了解病人,了解家人的期待和诉求,他希望发生在病人身上的事,自己都有办法应对。高亮自己写到:作为脑神经外科大夫,我是无悔的。

“人生在世,医者选择;不为良相,望为良医;无怨无悔,终为尘土;问我何求?此心坦坦!丘壑迭起,翻越劳身;但问吾心,日月若昭!”这是高亮写下的句子。

这位脑外科大夫曾经想学文学,他大学第二志愿是中文系,早年,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是他的最爱。如今,人文的光辉一样启迪着他悬壶济世、照拂病家、一路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58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669评论 2 37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684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82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533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96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814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58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4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89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6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41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828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42评论 1 25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9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010评论 2 33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