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社会是一口大染缸,深不见底。
每个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上,犹如一张不曾作画的白纸。
在孩提时代,每个人,却是敏感而又尖锐。
在大染缸里,如果还保留着一片处女地、一方净土,那就应该是学校。
学校,任凭华灯初上,毕竟从未洗尽铅华。
最近,与朋友一番聊天,让我不得不旧话重提,梳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
01
有一所学校,偶尔也会路过。
这所学校硬件设施不错,承载了不少家长的期盼、孩子的梦想。
为了服务好孩子,家长们除了要接送孩子,还通过家长委员会,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
在孩子们上下学和最需要的时候,这支队迎来送往、义不容辞。
无论酷暑与暴雨,不怕汗水和辛劳。
有一天,学校食堂需要志愿服务了,辛苦付出的志愿队员们却总也报不上。
仅仅是因为,这项志愿服务有补贴。那些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他们,捷足先登。
老师做志愿服务倒也无伤大雅。但是,有补贴的时候,你来了。那些烈日下、暴雨里的岗位,何曾有你的影子?
每个行业都有职业操守,那些条条框框,看似在告诉我们能做什么,实则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总要思忖再三,谨慎行为。
02
“学校要举行开放日了,妈妈,带你去参观参观我的学校吧”,小A说道。
小A是朋友的儿子,他正直而又敏感。
在开放日,小A第一次带妈妈去学校的餐厅吃饭。
妈妈评价道:“这饭菜不错呀!”
小A心直口快,急忙说出了实情,因为今天是开放日,家长都来了,上次,市里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饭菜质量比这更好。
当这一切回归平常,食堂的饭菜又恢复如初。
一个用生活来体验生命成长的孩子,也许在那一刻,他的认知彻底变了样。
书上写着实事求是,生活却告诉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真程度要看对谁交代。
那个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学校,看到过孩子背后雪亮的眼睛吗?
03
很多人知道梁启超,可能还是在历史书里的“百日维新”。
梁启超一生有9个子女,分别是: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
他们个个成就不凡,成为民国和新中国的栋梁。可谓“一门三院士,子女皆成才”。
作为一位慈爱的父亲与严格的教师,他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当女儿写读书笔记遇到困难时,他立即以身作则,亲自写范文给女儿看;当儿子写札记时,他又阅读批改至深夜。茶余饭后,他还经常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听他讲历史、传记、哲学、古典文学等。
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身教甚于言传。
04
纵观求学经历,也曾遇到很多对我影响的深远的老师。
我羡慕他们在黑板上的字写得好,于是开始练字,即便不算美观,但定然不丑。
我接受他们对我的严厉,于是发奋学习,尽管一开始只是为了证明给他们看。
我感谢他们的以身作则,于是借乘东风,在成长中找到了航向。
可我也曾“遇人不淑”,学期到一半,玩起了“失踪”。
没有任何交代,作为班主任和英语老师的他,丢下一群“嗷嗷待哺”的学生。
在那个年纪,作为学生,竟有了一种后娘养的感觉。
一个有原则的人,有着自我的执着追求,坚持自己不肯放弃的底线。
一个有原则的人,有着别人赖以信任的资本,得以与别人深交。
一个有原则的人,有着通透的心境和领悟,活的精彩而自在。
一个有原则的老师,才能教育出有原则的学生,犹如在迷茫中投出的一束光,照亮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