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程乐华,转录&撰稿人/邓婉姗,编辑/黄颖瑜
提问内容:之前我是一个比较强势和比较自恋的人,算是一个公众人物,创业者,也是管理者,我发现我的工作方法非常高标准,高要求,但是过去就会导致跟同事或者合作方关系很差。我想做好事情的同时也希望和同事,合作伙伴像朋友一样,于是每次遇到人际冲突或工作冲突之后,就会以“我是废柴”“都是我的错”“我来赔偿吧”来回避冲突,而不想所谓“伤了和气”,虽然自我折损了,但工作结果也不是特别好,我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今天很高兴我们的提问者回来提了这个问题,这应该是她这些年状态的缩影,在创业者、自由职业者群体中,这一问题也很有代表性。
我对提问者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她是早期参与心理学艺术化工作的同学,我第一次开这门课就是面对她们这一届学生。后来她做的这些事情我也比较支持,看着她一步步地成长得很好。
关于这个问题,她之前这两年的情况我也了解一点,她有零零碎碎地跟我说过。随着我的理论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去自我中心疗法的进展,我也更能理解提问者的状况。现在我从两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看到,提问者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这点非常明显。在自己比较强的时候,就会自恋一点,觉得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觉得自己是很能干的人。但是这是有起落的,落的时候就会出现另外的一个层面。
人在定位自己的时候,总体是积极自我倾向的,所以会攫取自己在最旺盛时期的状况,以此为中心进行自我定位,没有从其他方面发展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使得自身或别人对自己产生了一些期待。结果,出现起落的时候,别人很难理解你,因为落差感太强了。这时候合作起来,不光是你的要求高,你的要求的变化也会对别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除了这点以外,情绪起伏也与你的性别有关系,女性每个月都会有那种比较强的变化和起伏。两者结合,感觉就会更明显。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内因,它会影响你的自我定位和别人对你的定位,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
还有,在问题阐述里,我们可以看到提问者的工作冲突很大,对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这正好跟我们最近脸盲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正好提问者也是脸盲,我们发现脸盲比较喜欢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事情,比如我这些年跟提问者相处,了解到她跟宿舍舍友的关系都是很好的,她对于亲情和类亲情处理得很好。因为她可以做自己,她跟我相处的时候,跟亲情关系和类亲情关系他人相处的时候都是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中。这是提问者作为一个喜欢积极情绪的人的状态,但是,合作中是会涉及利益的,它会带来其他情绪的参与,其中有负面情绪时你就做不成你最想做的自己,这时候就很难受了。这种难受是由于你不能处理这些模式,别人看到你也很难过,别人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和你的这种工作的关系。结果就是你的退让,退让成说“这都是我的错”,但是这样之后,别人本来怀着对你的高期待,想找一个有能量的合作伙伴,结果得到了这样的说法,他们很难受,你也很难受。而你在难受的时候也很难处理别人给你的负面反馈。这两个合力加在一起,一个是刚才说的低落期,一个是脸盲对于负性情感很难处理,这都会使得你非常难受,最后的工作结果肯定也不好,因为这两个都是恶性循环。这是对你的提问的分析。
我给你的建议是你可以作一些调整,其实你现在已经开始了,这些调整对整体都是有意义的。
一是简单处事原则,你现在也没有做很深入的合作,都是在做比较浅的项目性的合作,这一点你已经做了。
二是减少经济卷入。经济利益会触发很多人的各种情绪,经济方面最好刚开始说什么就是什么,之后不要动它,也不要太争取自己的利益。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是讲生意经的,对我很有启发,我建议你也可以采用这里面说的,如果赚钱时挣了十分,自己拿四分,给合作者留六分。坚持这样的原则,在现在是比较合适的,大家都知道你会分享,愿意来与你合作,知道你不会贪心,而且你现在也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对吧?
三是选择做引发积极情绪的事。所有的范畴都是积极情感的,不要有负面的东西。一旦出现负面情感,你就把它抛开,或者分给一个能处理负面情感的人去处理,这是比较重要的。
四是与成熟的企业合作。因为成熟企业的规则都已经定好了,是现成的,你只需要follow它,他们就能给你相应的东西,不需要谈判,反正你要求的也不多,他们给你哪些,你要就好了,剩下的就是把事情做好。而不成熟的企业多是由老板做个体决策,凭心情、因势利导,随情况变化,这时候你就难受了,你本来是变化的,他们也是变化的,两方一碰上,就完全没有原则了。你现在特别需要清晰和简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
五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合作者。这个合作者可以帮你规避不擅长的部分,现在很清楚了,你要找一个非脸盲合作,由他来帮你识别其他人的情绪,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事。因为非脸盲能够更快地建立这样一个通路,脸盲同学则更多地做一些在经验范畴以内的套路性的事情。如果要突破经验,可以先让非脸盲去,他们突破固化了之后,你再把它拿下来按着做就可以了。
这是我对你的提问的回答,一个部分是基于你身心条件的原因分析,另一个部分是你的现状和给你的建议。按着上面说的原则,与什么人合作、选择什么样的事情来做,你提问中的现象就会减少,工作中冲突的频率也会大大降低。当然可能还是会有的,只要合作就可能会有冲突,但是可以让这些冲突尽量减少,再通过合作者的回避机制来帮助处理。
好了,这就是这次回答的主要内容。
想与主讲人 程老师有更多的交流? 请发送邮件到 chenglh@mail.sys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