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为了工作需要,在抽离一个开源库组件的时候,编译成功链接却失败,查找原因发现测试文件使用的是C++语言,而库的组件使用的是C语言,具体原因记录与此。
2. 现场
为了测试,写了一个单独的简单案例:
新建win32
工程,建立三个文件,分别是test.c
、test.h
和main.cpp
。
main.cpp
#include "test.h"
int main()
{
test(1);
return 0;
}
test.h
#ifndef _TEST_H_
#define _TEST_H_
void test(int a);
#endif
test.c
#include "test.h"
void test(int a)
{
}
编译运行:
3. 原因
编译成功,链接失败,很显然代码中已经实现了test
函数,为了查找原因,直接打开vs命令行工具查看一下编译后的符号表都有什么。
进入Debug目录,执行dumpbin /SYMBOLS test.obj
。
答案很显然,编译test.c
生成的符号是_test
,而现在要找的是void __cdecl test(int)" (?test@@YAXH@Z)
,结果当然是无法找到的。
为了进一步确认答案,将test.c
改为test.cpp
,重新编译,查看符号表。
对于C语言生成的符号表和C++语言生成的符号表差距很大,原因无非是C++支持了很多新的功能,原来的符号表生成规则已经无法满足。
例如:重载、多态等机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语言引入了另一种语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 结论
对于C语言编写的程序来说,未来可能被C语言或者C++语言的用户所使用,大部分解决的方法是: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直接在C语言中使用extern "C"
会报语法错误,因为该语法是C++语法,对于C语言来说,声明该接口是C语言编写的显然没有任何意义,它的目标是使用C++语言的用户;而对于C++用户,该声明却是必须的,因为C和C++语言编写的函数的符号表生成结果是不一致的,除非你在编译C文件的时候明确用C++编译器,那就没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