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忆力不好,由来已久,好多小时候的事情我都忘光了,趁着现在我还有一点印象,我慢慢的拼凑起来。实话说,我没有读过幼儿园,一年级入学前有个育红班,应该就是幼儿园前身吧?
90年代初,学校都是以村为单位,每个村里都有一所小学,学校里的老师大都是民办教师,或者临时老师。我特意从百度粘贴来具体讲下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许多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民办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仍有许多困难亟待解决。而临时老师呢,临时老师是由一批文化程度不高,有家庭背景的人员组成,比如村支书的女儿,大队会计的侄女,或者某某在校老师的儿子。
我的老师们就是民办教师和临时老师的组合起来的。我上育红班那年是1996年,育红班跟小学在一起,小学就在村子西北侧,河堤边上。任课老师有两位,都是女老师。一位是村西侧的红红老师,她年纪比父母略长一些,她之所以能任教,因为它父亲是前任村支书。一位是村南侧的董老师,她年纪也就20左右,或者不到20岁,她是当时村支书的侄女。
红红老师负责教我们唱歌跳舞,那是97年了,香港已经回归了,可是我们村谁家有个收音机都是稀罕物,如果有录音机,能播放磁带,那就是比较富裕了,村里还有没有电视的人家。那年六一儿童节,红红老师向班级里的同学征集磁带,请每位同学回家都找出家里最好听的歌曲磁带带到学校,预备六一儿童节节目。我回家后就向父母汇报了老师交代的任务,然后自己翻出家里的磁带,找了一个最喜欢的《民歌四十首》带到学校。第二天我就早早交给红红老师了,她课上还表扬了我,同学们有多少人上交家里的磁带的,我已经印象模糊了。
我清楚的记得,那年我被选为六一儿童节舞蹈队成员之一,跳的舞蹈的歌曲是《娃哈哈》,至今我还记得这段舞蹈的动作,这也是我16年学校生活中唯一一次跳舞的经历。
那年夏天的末尾,入秋了,我正式升入一年级,还是那间教室,第一天进入教室教课的并不是陌生面孔,还是红红老师,只记得她大步跨上讲台,笑眯眯的。
班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是红红老师家附近的孩子,红红老师对她姊妹俩很照顾,课上总是多关照,要么提问问题,要么放学一起回家。记得有一次我们安静的写字母呢。红红老师在双胞胎姐妹身边站着,然后从她姐妹俩每人衣服的帽子里掏出来一个苹果,还惊讶的笑出来!我们在教室后排的同学都看过去,觉得好奇妙啊。事后双胞胎姐妹告诉我们,是她爷爷奶奶给藏到帽子里让她们吃的,怕我们小孩子抢,所以就藏到帽子里了。事实上我们一年级还小,根本没有胆子抢东西吃的。因为家里条件都差不多的差,所以要是有个水果,糖果啊,这也属于稀罕物,只有脸皮厚点的孩子才会抢,大部分小孩也只是坐在座位上干巴巴眼馋罢了。
(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