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勃朗特三姐妹在约克郡一直写到死,真正做到了生活和艺术的一元。生活和艺术家应该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实验很成功,终身不嫁,态度虔诚,成果卓越,这种自立、不嫁、求全、写,不一定使人佩服,但要深思。似乎艺术另有自己的上帝,而他们是上帝的选民。
人生多少事只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的幸福,其实就到心向往之的地步。整个音乐就是心向往之的境界,是拿不到的东西。
爱情是一门失传的学问。爱情显得好时不是爱情,是智慧和道德。
我们面临两种贫困:知识的贫困,尤其是品性的贫困。
知识学问是伪装的,品性伪装不了。
知识学问是伪装的,品性伪装不了的。讲文学史,三年讲下来,不是解决知识的贫困,而是品性的贫困,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哈代的小说,里面有耶稣的心,唯一可以救济品性的贫困。
王尔德《深渊书简》:“太阳照着是金色,月亮照着是银色,别人的事情有一天会轮到自己。”
"思想总是朝阴影回去,太阳是极度艺术的。"
他的两大悲哀,一是唯美而不懂得美。他最喜欢的三张画根本不美,死神、裸体、翅膀之类。最怕是喜欢什么,就去艺术中找。这好比一个美食家张开嘴,口中没有舌头。
二是他在生活上是个失败者,他自称天才用在生活中,正好相反。健康、灵活、明智、健美,善于保护自己,留后路这才是生活中用天才。这是要本钱要条件的,王尔德没有这个本钱。
兰姆《伊利亚随笔》、《莎氏乐府本事》。 “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服,长大了就穿不上了。”一句话头脑、心肠、才能都有了。
读书如交友,读万卷书,朋友总有千把个,但刎颈之交,不过十来人,卡莱尔不算。
人要从凡人做起,也要学会做观众。一个人要成熟,成长成功,其过程应该是不自觉,半自觉,自觉这样一个自然的过程。无情,你冷漠是世上的大罪。
福克纳“艺术的力量是道德的力量”。道德力量是潜力不是显力。
约翰.罗斯金:美学只有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
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演愈好。一点点透出来。
我以为好的作品,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艺术家是分散的基督。
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