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到了,年也就差不多过完了。 在遥远的大河之下,坚硬的冰层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但鱼群已经开始活泼地游动;北方苍茫的大山,看上去一片冻土,但是土层的下面,小小的虫子已经开始一点一点地苏醒;院子里的茶花,一个一个的花苞,薄薄得像是憋了一口气,竖着耳朵听,总觉得它会在人不注意的时候一下子就吐露芬芳。
什么是年?在甲骨文里,年字的写法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一个禾苗的禾字,下面是一个人字,那一人背着一大捆成熟的禾苗,就是一个丰盛的年景。有时候想想,过日子就像写文章,如果日子过得太顺,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过去,就什么都记不住。这个时候往水里扔一块大石头,丢一根树枝,或者看小青蛙扑通跳一下,水流的速度就会改变,人就会觉得新鲜,好玩,有力量,那个改变流速的东西就是仪式感。
过年还是要有仪式感的。 宋代有本书叫《梦梁录》,就讲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换门神,贴春牌。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有五种:“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有好德,五曰考终命”。现在再来看,依然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生活。老人长寿,日子富足,健康安宁,有好的德行,生活有始有终,再加上一句珍惜当下。生活无非是自己一个手臂能够够得着的人,和眼睛所能看得到的事情。
中国有个习俗叫数九,用这九个字来迎接春天,每一个字都是九画,九九八十一,每天写一笔,等到八十一画写完,数九寒天就过去了,春天就会来到。如果家里有小孩子,可以在过年的时候用红纸把这九个字抄一遍,心里面就会有对春天的憧憬,万物之中,希望最美,美好之物,永不凋零,祝福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够健康快乐。
给大家再分享一句话,叫“亲香暖和”。是一句大白话,写起来也特别简单,但如果家里面有长辈,过年要回家去看自己的父母,看家里的老人,要记得这四个字,我们去看《红楼梦》,贾府里面的主角是贾母,老太太是最爱过年的人,曹雪芹就像是一个纪片导演,拍摄下了过年期间围绕着老太太发生的一系列的事儿。吃年夜饭,看着孩子们、孙子辈们、丫头小厮给自己磕头,发压岁钱,守岁,喝酒,聊天。到了元宵节,贾母就在家里面摆宴席,请一次客,一共十来桌。这顿饭吃到三更天,贾母觉得凉飕飕的,那王夫人就劝她,说老太太你不如挪进暖阁里,我们陪着就是了。可是老太太执意不肯,她说要进去,就大家一起都挪进去。王夫人说这里间有点小,恐怕坐不下,贾母就说我有办法,她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大家坐在一处挤着,又亲香,又暖和。人上了年纪就会怕三样东西,怕死亡,怕寒冷,怕寂寞,所以老人家会格外热爱过年。每一次过年都是幸运的新日子,那在这个时候,孩子们会名正言顺地聚拢在老人的身边,可以彼此拉近距离。人老了,有的时候胆子反而小了,总是跟孩子们讲,你们忙,你们没时间就不要回来了。可是过年总是可以正大光明地对自己至亲的骨肉说,我要你们都陪着我,亲香暖和。
第三句话,叫做“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心里觉得这两句春风沉醉,花团锦簇,让人看一眼心里面就舒展,诗的名字就叫《元日述怀》。农历正月初一,古人叫做元日,在这一天大家会聚在一起喝酒。什么叫做小岁酒?就是屠苏酒。但是喝酒的时候有个规矩,年纪小的人先喝,慢慢地再到年纪大的人喝,所以这个酒就叫小岁酒。一边唱着歌,一边慢慢地喝酒,说说心里话,而这个时候花朵舞动带来春天的讯息,又生逢盛世,家家户户和和顺顺,好日子也就是这样吧,心底一片光明。月亮在天上,它很公平地照耀每一个人,如果我们用手掬起一捧水,就能看到手心里也有一个亮,这就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有人爱,有事做,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