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找名医调理身体
你也知道,天下名医大体有一样的特征:
面瘫、话少、费用高(CD)
而他的病人却往往:
热情、话密、胆子小(IS)
所以常常诊疗后,本就忐忑的病人不仅得不到什么安慰还多了几分惊慌
“大夫说这么多不合理啊,我是不是没救了”
“大夫什么也没说,难道是疑难杂症?我是不是好不了了”
“我说的大夫应该都听到了吧,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反映呢?我要不要重说一遍?可我重说一遍,他会不会误会我不尊重他”
不知道你怎么样,反正我每次面见名医,心里都有一出好戏。
暗恨我应该看病前学DISC
那样就可以应对得更从容
仔细回忆整个诊疗过程,
名医跟我说话频次屈指可数,
总字数不足30,
连推脉枕的动作都一言不发格外利落。
可哪怕这样,我也特别安慰,
不是天性的卑微,无非是因为我看到病例本上写的“验C方加白芍、茯苓、郁金、薏苡仁、紫花地丁……”
你以为我懂药方么?不是啊,
让我松口气的是,看到验方基础上的增减,证明这个方真的是开给我的
重温红宝书,突然发现:
DISC教我们知识的方式
“说给你听、做给你看,让你做做看,看你做怎样,陪你拿结果”
难道不正是诊脉拿方的过程么?
第一阶段
我们听课、温书,
了解不同行为风格的表象,
识别不同草药的功效疑忌。
第二阶段
我们拆分、组合、对比
感受不同行为风格组合的千变万化
恰如将把握君臣佐使、相生相克
第三阶段
我们实践复盘,
在不同的实操案例中得到新的感悟。
补益药补虚扶弱,宜饭前服用;
滋阴药养血安神,宜睡前服用。
不同药方开给谁,从死记硬背到熟能生巧
第四阶段
我们结合自身,
将DISC融入我们原有优势领域,
在知识体系的重构中,升华对DISC的认识,也拓展了原有优势疆域。
枸杞虽好,湿热慎用;人参大补,气盛忌服
当我们学会DISC应用的千人千面,能够调优药方信手拈来,这个药方才真正成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
DISC是个好药方,可别盲目往里装
因人施药辩证看,千变万化他真香
ps:3月28日,分享主题:DISC写作——如果文书有性格
公主号“不困来唠唠”已开,
欢迎小可爱们点赞关注转发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