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
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我们最初的模样。
小时候一直渴望着长大,总是在装做自己很成熟的模样,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脑袋里总会有奇奇怪怪的想法,可以问出无数个为什么,让大人们觉得很无奈。我们仰着小小的脑袋,觉得世界就这么大,觉得生活就是这样。那时候脑袋里从来没有烦恼。
读完了《彼得·潘》,算是完成了我童年的一个遗憾吧,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所以可能丧失了孩童读他的乐趣。我仍记得自己读杨红樱的书的时候自己也能编出一部新颖的“小说”虽然如今读起来格外的幼稚,但是当时的自己真的是满怀欣喜和骄傲。
然而这本书不同,就算我读着它,也不会再相信自己能飞了,但这个叫彼得潘的男孩却真的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我的童年里有卡牌、捉迷藏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编演的童话。那时候孩子很多,每天晚上年龄相近的孩子们总是聚在一起做游戏,演童话,院子里的女孩子们轮流做公主,男孩子们轮流当骑士,满院的追逐打闹,欢声笑语。我还记得自己成为公主的那天,记得当时轻柔的风,奔跑扬起的裙角和自己开怀大笑的脸庞,还有母亲在一旁纵容的笑。
那时候的快乐多容易啊,因为天气晴朗可以出去玩耍能雀跃欣喜一整天甚至连做梦的时候嘴角都能扬起笑。得到一块小小的糖果而一整天都能傻笑不停,见人都会告诉他们说自己有多么开心并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与玩伴们一同分享。
可是如今糖还是那个味道,天气晴朗的时候也占大多数,但是现在的你盯着比你最初得到的大百倍的糖果却一点找不到原来的味道,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过这种味道,就算一整天都艳阳高照,也不见得你有多么的快乐,你还是窝在角落里看着别人的热闹。你看,变得不是糖果和天气,只有你不一样。
故事里最触动我的不是彼得·潘带着温蒂飞向了梦幻岛,也不是他们打赢了海盗,而是最后长大的温蒂一直再等着彼得·潘来带她走,但到最后发现长大的她永远飞不起来了,于是彼得·潘只能带着她的女儿珍妮飞向了梦幻岛。所有人都在改变,只有彼得·潘永远都长不大。
永远有人活在童话里,也永远会有人在不断地回头张望。
书中说,所有的孩子都是会飞的,因为孩子的单纯和想象,因为他们的身躯还没有因为世俗而变得沉重。所以他们才能轻松的飞翔,享受着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没有人能拒绝长大。
都说现在的孩子活的愈发透彻,清醒,活的越来越没有孩子的模样。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不止一次看到年幼的孩子背着巨大的书包,低着头匆匆而过,写在脸上的阴翳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我也不止一次看到很多半大的孩子抱着手机,看似痴迷,但眼底里却藏着迷茫。我想,他们大概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会飞的梦吧。彼得·潘在他们的世界里还来不及留下梦想的种子就过早地被现实和攀比消磨殆尽了吧。
还没等好好的与这个世界交锋就已经长成了一个平庸的大人了。多可悲,多可怕。纵使我们避免不了长大,纵使我们最后会被世俗的纷扰所吞噬、淹没,但别忘了啊,我们都做过同一个梦,梦中的我们会飞,有魔法,世界还等着我们去拯救呢。别忘了彼得·潘在我们的心里种下的愿望啊。
愿我们能成熟但不世故,愿我们历经风雨也能善良如初。别让人生的必然变成前进的包袱。
彼得·潘永远都在,它在我们的心底,他是真诚,是善良也是我们前进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