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用于组织他人观点(记笔记)
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只需一瞥 ,你就能看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因为思维导图只有一页纸, 而且条理清楚, 所以你可以更加快速地回顾并更加有效的记忆。 每一章思维导图都独具特色 ,所以能够在你的记忆中清晰明了。 思维导图对你的学习进行了一个永恒而又发展的记录, 你可以随时丰富以及美化它。
笔记的四个主要作用
笔记的四个主要作用是记忆、分析、创造、对话。
记忆
可悲的是,全世界大多数的大中学生都以为, 笔记不过是一个帮助记忆的方法。 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这些笔记是否能帮助他们把所学过的东西记住并能通过考试,之后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全盘忘掉。 我们知道记忆的确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可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 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分析和创造性 都是同样重要的。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作为一种记笔记的技巧, 没有标准线性笔记的任何缺点。 反过来, 思维导图提供的是一种具有诸多优势 ,能与大脑协同工作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利用并释放出全部的大脑能量。
分析
从课堂上或者从书面材料里摘取笔记时,首先要分辨出所提供信息中最主要的一些结构。思维导图制作可以帮助你从线性信息里抽出基本分类概念和层次概念。
创造
思维导图可以合并从外部(讲座、书籍、杂志和媒体’记录的信息及内部(决策、分析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信息。最好的笔记不仅会帮助你记住并分析信息,而且会起一种跳板的作用,你可以借助它产生创造性思维。
对话
在听讲座或者看书的过程中,所记的笔记必须记录接收到的所有相关信息。最为理想的情况是,他们还会包含你在听讲座或者看书时自发产生的一系列思想。换句话说,你的思维导图应该反映出与演讲者或者作者之间的智力对话,可以用特别的色彩或者符号代码来区别你自己对思想交换的贡献。如果演讲者或者书的作者碰巧语言组织能力极差或者表达不清,你的思维导图便会反应出这种混沌不清。这可能产生一幅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可是,它同时也会揭示出混乱的根源。因此,你会更好的了解情况,而不像线性那样遮掩混乱,因为线性笔记虽然记得很整齐,可好几页满是无用的线条和清单。思维导图因此就变成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既可以从别处收集信息,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评估信息传递者的思维和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重要的是,设计一个很好的组织方法,以便让你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能够构建一幅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按照以下步骤学习如何通过思维导图给一本书或者教材做思维导图。
1、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者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2、编制一个时间方案,用于研究确定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涉及的材料内容和数量。
3、给这个领域已经知道的内容画一幅思维导图,以建立联想性的思维“抓钩”。
4、用一个小型思维导图确立这个学习阶段希望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并完成一幅不同的思维导图,用来回答再次学习阶段必须回答的所有问题。
5、再总览一下全书或整篇文章,看看目录、主要的标题、结果、结论、小结、主要的示意图或者图片,和其他一些映入眼帘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会给你为全书或这篇文章画的新思维导图一个中央图和主要分支(或者基本分类概念)。
6、现在,转到预习阶段,看看有没有材料还未包括在浏览中,特别是每段、每节和每章的开头和结尾,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集中了最为重要的信息,然后,再把他们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去。
7、下一步是内查。这时,你可解决大部分的学习难题,但仍会跳过一些主要的问题区域。对全书或文章的其他部分熟悉以后,你就会发现已经很容易理解段落的意思,并快速的完成思维导图。
8、最后复习阶段, 你可以回到一些早先跳过去的 、比较困难的部分, 回头看看全书或文章, 以便回答剩下的问题 ,或者填完没有填的空。 这时,你应该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笔记。
整个过程有点像拼图游戏,开始的时候要看看整个盒子上的全图 ,然后再填入各个边角和外边, 最后慢慢的填中间, 直到拼出一模一样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