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了一个专家大放厥词,我们知道在文学界而言,很搞笑的一些说法,比如说一般来说像反动这个词并不是反动派坏人的意思,而是反对的意。
比如闻一多先生当年的论文,《论宋诗对于唐诗的反动》,实际上这个反动就是反其道而动之的意思,是一个中性词,既不褒也不是贬,不像后来那样把它给污染了。再比如在这我们说一个比较好玩的,比如说批判,李长之先生在解放前曾经写过一本简单的评论,后来他还曾经给鲁迅先生看过,得到鲁迅先生的首肯。这本书的名字叫《鲁迅批判》,实际上这里的批判并不是贬义,而是批评的意思,也是一个中性词。结果解放之后他差点被打死,居然敢批判鲁迅?后来老先生平反之后,有出版社联系他想把这本精采的小书再度出版,但是名字不好,所以能不能改为鲁迅评论啥的,老先生一听就火了,当年为了这个名字我差点被给活活打死了。对不起,说名字要么就不改,要改的话这本书就不出了,后来终于也是得以出版。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家小书”系列,其中就有这一本,《鲁迅批判》写的是非常漂亮的,这个故事荒唐吧?也是前几天那个出名的专家,大家应该听说过吧,什么亚当是亚洲的当,蛇走过就是当当当的,当然这个蛇走的当当的肯定是专家他妈。这个娃就是夏娃的娃,所以亚当夏娃估计是从我们中国私奔的吧,所以说这样的专家说的是奶奶个熊的火腿。
前段时间那个什么博导啊,就是他导师很崇高,他的师娘很优美的那个那个蠢货,这段写了一篇文章,上面说美的最早解释是羊大为美,这没错啊,这是说明了美的实用性嘛,但是他接下来过度阐释就没边了。大就是他导师说大一点大一点再大一点,这很容易让我们觉得他在讲黄色段子。然后接下来说到一个羊字,他说羊大为美,那么羊有特殊的味道,就是那种什么膻味。
他可能不知道在宋朝之前我们基本上吃的都是羊肉,那个时候因着耕牛的缘故不敢吃牛肉,大家都瞧不起猪肉,应该是苏东坡研究了东坡肉之后,猪肉才在宋朝得以盛行。在此之前呢,人们主要是吃羊肉,那个羊肉处理方法呢,实际上应该基本没有什么膻味。因为博导明显智商有点不高,所以说他理解为羊大为美,那么羊就有味道,所以说是什么味呢?他认为是骚味,所以说美丽的女子应该有那个味,实际上就是再度他说他奶奶个熊的火腿。
以前曾经想报考比较文学的研究生,在复习的时候看到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提过一个事。当年就是流行强行把国外的一些解释拉过来,解释我们中国的很多东西,但是东西方文化本来是迥乎不同的,比如说非常著名的,大家应该记得那首诗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如果用弗洛伊德的那一套来分析,这是一个多么恐怖而荒诞的意象啊,是不是要剪去那个啥呢,嘿嘿。
所以说这就是东西方格格不入的地方,我现在有些人学了点西方的皮毛,又读过啥博士之类就开始乱说,实际上水土不服结果当然是可笑的。如果研究学问上你这样的去说的话,那毕竟是大问题,所以名正言顺作为儒家和宗法制的一种选择,他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就想到了,比如说哈利波特之中每次说到那个伏地魔,人们都说是那个不能说出名字的人,实际上这就是对人的名字的一种忌讳,那么这是属于巫法的那种性质,带原始文化味道。
我联想到以前看日本的阴阳师系列之中有一次安倍晴明对源博雅说,一个人的真名就是咒语的一种(言灵),他将会影响这个人的各种方面,当然这是奇幻小说的,可是这也的确说明这是东方文化之中祭祀萨满的有好有坏的文化方面。所以我们也知道不能随随便便的进行择名,我到现在为止给六七个小朋友取过名字,其中注意的一点是五行缺什么补什么,第二个是要注意声调的铿锵,一般来说平仄相间这是比较好听的,我个人比较得意的就是一个X梓凌,这个名字的确是我个人取得比较满意的。
所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说对某些文学语言我们不要过度诠释,古人不是说过吗?死于句下。文字是很重要的,名正言顺,但是在这方面过多的纠缠,有的时候还要牵强附会的添上一些其他文化意义,这样的话意义不大,也就失去了文学的纯洁性,相当于是被污染了。固执地这样做,有时就不仅仅是可笑了,会可悲甚至可恶的。我们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与发生。
文字语言本如天籁,勿添胡说之实体。是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