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脑手,拥抱变化
加盟新公司已有三年,这是一家在大医疗健康领域快速成长、探索突进的企业,三年来,可谓是一个业务和组织架构不断变化的过程,本人不断迎接变化、适应变化、拥抱变化的历程。2020年甫一入职即牵头筹建市场部、筹建培训部,不久运营部并入,成立市场运营部,一个兼具前台销售支持和后台运营支持的部门(这是一个放眼行业上从未有过的架构部门,跨度和复杂度都非常高);未几市场部和培训职能剥离,调入数据中台,成立新部门,负责产品的设计和交付协调;2021年底又到其中的一条业务线,先后组建经营企划部、项目管理部;2022年底又调入共享中心,组建新部门;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迭代,每两三个月就会有岗位职责的变化,可谓是“1.5倍速”的变化节奏。
当然,在此过程中本人也经历过不少栖栖遑遑、连滚带爬的尴尬时刻,但如今回首这些过往经历,颇还有些“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聊以短文陋见,贻笑大方。
借用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并略作修改为:
结果=态度(-100~+100)*能力(0~+100)*行动(0~+100)
1、心态上的认同与悦纳:愿不愿?(心)
心态是决定结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其是成功方程式中唯一一个取值可以负值的,因此,心态不只影响取得的成果的大小,更影响到结果的方向。因此,心态上的认同与悦纳就十分关键。
首先是认同。认同所在的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价值文化、团队氛围,这个是首要基础和前提。
其次是悦纳。从古人先贤中寻求智慧,“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把变化当做是一个”增益其所不能“的机会;“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第一步要做到的便是不怨不尤,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变化,然后才能“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2、能力上的成长与开放:会不会?知不知?(脑)
心智模式问题解决了,接下来面临的是对自己能力模型的认知和评价。我的专业不是学这个的,以前没做过类似的工作,我能否胜任?我的能力能否成长?……
卡罗尔·德韦克区分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者在看待天赋、挑战和失败时都有不同的观念。固定型思维者认为“能力无法改变”,进而只能在“证明自己的既定能力”的圈圈里打转。成长型思维者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进而会主动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提升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秉持成长型思维,面对新环境、新内容,新挑战,首先想到的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勇于尝试,而是不自我设限。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因此,在未开始尝试一项工作之前,先不要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3、行动上的学习与精进:能不能?(手)
在陆续解决了心态和能力认知的问题,面对实际工作,内心首先感受到的是本领恐慌,“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前进的第一步,这样才能带着问题去主动、定向学习,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所谓“知止而后有定”。
以书为师:第一是鸟瞰式,从元问题入手,概览该领域相关的经典书籍或教科书,依据各书籍的目录,求同存异,快速构建起该领域的知识框架体系,相当于有了一个该领域知识的地图;第二是解剖式,搜集、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术语以及其含义甚至包括这些概念的历史发展沿革,对组成该领域知识的基本细胞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把握;第三是整合式,基本概念如何安放进知识框架体系里,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个脑子里有个整全的地图,全局的观念,能够先看到森林,再见树木,然后把这个框架套在实际工作中,看其是否有效,进而不断修正地图的细节,调适行动方向。
以人为师:任何岗位的专业同事都可以是师者,可以是一字之师,可以是不言之教。访谈、开会、聊天等形式都是学习的机会,学习专业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人优秀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对同一个现象和问题,理解方式、看问题的角度,解决的方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我有哪些点没有考虑到?哪些角度是比较新颖和有价值的?如何进一步丰富我自身系统性的思考?我的思考中是否掺杂了先入为主的偏见,清晰化的偏激?对一件事的本质特征、主要矛盾的理解如何更深入、全面?
以上些许心得,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
补记:周末(2023年3月12日)随手从书架上拿出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的《刷新》重温,发现其在书中提到的观点和核心管理思想与上文中的内容竟然不谋而合,聊作记录,以做备存。“任何组织和个人,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都需要自我刷新”,这样的临界点在现实中往往是一次岗位或职位变化的机遇,一个命运推手的助缘,于是拥抱变化就是纳德拉所说的自我刷新(Hit Refresh)。随即他提出自我刷新的三个关键步骤,即(1)拥抱同理心;(2)建立成长型思维;(3)以及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恰好与上文提到的(1)心态(2)能力(3)行动,逐一对应和匹配。当然我辈与纳德拉自是有云泥之别,其所面临的问题、起点的高度、广度、深度,自非我辈可比,但相信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自家体贴出来”(程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