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赛龙日读——《人生十二法则》
#第9期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聆听自己,
聆听与你对话的人。
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
不断寻求新知,
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一,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心理咨询不是给建议。当你和一个人讲述复杂又糟糕的事情时,如果他想要敷衍你,就会给你建议;当你的交流对象想要陶醉于自己智慧的优越性时,他也会给你建议。对方的逻辑是,如果你没有那么愚蠢,就不会面对这些愚蠢的问题。
心理咨询是真诚的对话。
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当人们被关注的时候,真的会告诉你很多事情,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告诉你,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打算怎么解决。有时候这也能帮助你解决一些你自己的问题。
记忆是一种工具,让我们可以用过去来指导未来。如果你遇到过不好的事情,并且搞清楚了原因,那么未来你就可能避免不好的事情再次发生。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
二,表达、思考、聆听自己
有时候,你必须改变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然后才能理解某一件具体的事情。
人们认为自己会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批判,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思考就是聆听自己,而这并不容易。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而且还要允许他们有分歧。思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世界观之间的对话。视角一号是虚拟世界里的一个小人,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也有一套自己的行为逻辑。视角二号、三号和四号也是如此。思考就是这几个小人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你不能预设其中某一方是错的,因为那不是思考,而是在做“事后诸葛亮”。当你弱化了反对自己欲望的声音时,就可以一意孤行,但这就像是煽动鼓吹或者花言巧语的行为。
用结论来证明证据的合理性,是对真相的逃避。
不带批判地聆听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咨询师之一卡尔·罗杰斯很了解聆听这件事,他写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聆听,总是忍不住要去评价,因为聆听太危险了。聆听的首要要求是勇气,而我们并不总具备勇气。”罗杰斯知道,聆听可以改变一个人,所以他评论道:“你们有的人以为自己善于聆听,却从未改变过别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们的聆听并不是我所描述的那种聆听。”罗杰斯提议读者做一个小实验,在下次遇到争执时,先停止对话,并且立这样一个规矩:每个人必须先准确反映对方刚刚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我经常总结他人对我说的话,确认我是否准确理解了他们。有时我理解得很准确,有时却会有些小偏差,甚至还有些时候我完全误解了对方。不过,这些全都是很有价值的反馈。
像这样总结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我能够真的理解别人在说些什么。罗杰斯说:“总结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尝试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如果你真的渴望理解一个人,愿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眼中的生活,那么你自己就很有可能被改变。你会从他的角度去看世界,你的态度和性格都会受到影响。而对我们来说,被改变是最可怕的事情之一。”这是一个极为有价值的观点。
第二个好处是能帮助你整合记忆信息。成功的记忆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未来要避免同样的结果你需要做什么。记忆的目的不是要准确记录过去,而是要帮助你更好地面对未来。
第三个好处是避免陷入谬误。在遭到反对的时候,人们会忍不住过度简化或者扭曲对方的观点。这么做你不仅会伤害对方,而且还会损害你自己的立场。相反,如果你需要先总结对方的观点并且让对方认同你的总结,那么你可能需要用更加清晰和简洁的方式来表达。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时,你要么会发现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有所收获,要么会找到更好的反驳方式。这样你就不再需要曲解对方的观点,而且也可减少误解和自我怀疑。
有时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真的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通常这是因为别人也是第一次表述自己的观点,所以难免有钻牛角尖和自相矛盾的可能。
表达和思考在更多时候在于你忘掉了什么,而不是还记得什么。
三,确认你的对话动机
第一是诋毁和嘲笑与自己立场相反的人所提出的观点;第二是有选择性地使用有利于自己的论据;第三是用自己的观点来打动其他聆听者。这种对话的目标是让人们支持一种涵盖一切、单一和过度简化的世界观,而不是鼓励人们思考。以这种方式讲话的人往往相信只要赢得争论,自己就是对的,自己认同的支配等级所包含的假设也是合理的。人们通常都会认同给他们带来最多成功或者与他们最气味相投的那些支配等级。几乎所有有关政治和经济的讨论都会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每个人都会试图证明自己所处的立场是先验的、不可动摇的,并拒绝学习或者换个角度看问题。因此,越是极端的保守派或者自由派,越认为他们的立场是不证自明的。基于特定情形的假设当然可以带来确凿的结论,但你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些假设本身并非一成不变。
以上那些对话都和包括聆听的对话很不一样。在真正有聆听参与的对话里,当一个人在表达时,所有人都会聆听,表达的人有机会严肃地讨论一些不开心甚至悲剧性的事件,而每个人都会报以同情的回应。这种对话的意义在于,它允许表达者一边讲述,一边在自己脑海里梳理不开心的经历。
人们通过对话来整理思绪,这是一个值得反复强调的事实。
四,共同探索,好互惠互利
缺乏聆听的对话总是在支持某种现有的秩序,相比之下,共同探索则鼓励人们与未知为友。
你在聆听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聆听自己。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因为这个原因,古希腊德尔菲神谕的女祭司才会对一直追求真理的苏格拉底有至高无上的评价,把苏格拉底称作“世上最有智慧的人”。
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
在真诚的对话里,
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
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一切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
才能变得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