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父母。
2、亲子教育只有一件事要做:帮助孩子培养出能照顾他本人人生的能力。
3、希望每一位父母亲都能珍惜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机会,看到孩子长大你会开心,同时要提醒自己距离一个日子又近了一些——孩子长成飞走的那一天。
4、亲子的爱指向分离,8、9岁的孩子开始产生“要甩开父母手”的动力,初期的讯号就是不愿听指示,总要有自己不同的念头。父母必须建立“做朋友”的相处模式。
5、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夫妻关系,这也是给家庭命运最大的贡献。
6、你是多好的父母,看你的孩子便知道,若他们只有成功没有快乐、只能独乐而家庭关系欠佳、不能得到众人尊敬、没有对社会有所贡献,你都不能称为优秀的父母。
7、最能改善亲子关系的四句话:
1)不管发生什么,爸妈都会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爱你!——给孩子安全感。
2)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帮孩子建立价值感。
3)也许你是对的,我们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给孩子尊严。
4)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给孩子自信。
8、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八个方法:
1)不为爱预设任何条件,让孩子时刻有被爱的把握。
2)父母相爱。
3)父母懂得理性表达,情绪稳定。
4)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不只是行为。
5)信任孩子,相信“相信”的力量。
6)不苛求孩子完美,包容失败和错误。
7)多描述,少评价,不贴标签,绝不打骂。
8)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9、教育孩子的三大误区:
1)让孩子做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去引领孩子成长,会使孩子越来越不自信。
2)给孩子过早的知识传授。在孩子不能理解的层面去提高孩子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孩子能力的不断弱化。
3)大量的负面暗示。“你真笨”——这类口头禅往往会使孩子真的相信自己很笨。
10、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
1)自我觉察能力。能时刻觉知自己的情绪。
2)情绪表达能力。能找到适合自己又不伤害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
3)自我管理能力。左右我们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评价。学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4)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行为。
11、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
1)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好的示范。
2)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3)有规律的生活让孩子更有安定感。
4)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方式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5)接纳孩子的情绪,多关注孩子的感受、需求、动机,而不是行为。
12、当孩子苦或痛时,传统父母的习惯是把焦点放在终结孩子的情绪或痛苦上,要他停止哭泣,打骂加害者谋取平衡,或叫他注意其它事希望分心忘掉,或索性叫孩子坚强。其实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充分的爱及怀抱。父母的爱及保护才是最重要的。
13、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1)拥抱情绪,想哭就哭会儿吧。
2)倾诉,让孩子学会倾诉,跟朋友、同学、父母倾诉。
3)画画、涂鸦,画出心中的不满。
4)唱歌,唱出心情。
5)摔打枕头、沙袋等。
6)体育运动,打球,跑步。
7)旅游,开阔心境,放松情绪。
8)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整理情绪。
14、教育应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今天很多人把家庭和社会没做好的责任都算在学校老师的头上,很不公平。三者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可以超过其它二者之和。
15、为什么孩子会无视父母的话?
1)说的不对。没有道理,或只从自身出发。
2)说的不清。超越了孩子年龄应有的理解力。
3)说的方法不对。居高临下,缺乏尊重和必要的沟通技巧。
4)情绪化。导致孩子把关注点放在父母的情绪,而不是事情本身。
5)缺乏威信。因长期言行不一或教养方法不当,导致自己没有威信。
16、让孩子听话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是他的父母,而是因为你说的有道理。检验话有没有道理的标准是实践,不是谁说的。
17、让孩子听从道理,而不是你。当孩子不认同你的说教会更逆反,习惯听从你的说教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哪一个是你要的?
1)听话不是好孩子必要的品质,独立思考才是。
2)让孩子听话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是他的父母,而是因为你说的有道理。
3)检验话有没有道理的标准是实践,不是谁说的。
4)多示范,少说教。
18、什么都“听话”的小孩,身上有胆小、懦弱、自卑、说谎、容易暴躁等大多数人都有的特质。“不听话”的小孩,身上有冒险、勇气、探索、倔强、独立思考等伟人才有的品质。
19、很多家长通过打骂责备利诱让小孩从不听话变得听话,也直接将伟人转变为凡人,这是教育中最大的悲剧。不再把焦点放在如“听不听话”的事情上,而聚焦在帮助孩子发展出有效独立思维、自信自爱自尊、情绪智能、解决困难、懂得尊重别人等能力上。
20、孩子所谓“听话、文静、成绩好”不代表心理健康,甚至某种意义上是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天性和情绪体验。妈妈回来后又因歉疚的心情而对孩子娇惯溺爱,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当然无法把握界限。先着重建立好亲子关系,让孩子信赖父母后,再谈教育吧。
21、守规矩、听话的“乖孩子”在我们传统里是好孩子的标准,因此不知道多少个天才之材被扼杀了。在另一方面,今天也有太多的父母在鼓励孩子发挥其可能性的同时,忽略了教会孩子有效地在不同的环境里取得别人的尊重,例如把一个宁静的咖啡馆当作游乐场,追逐喧哗,孩子长大了会目中无人,不尊重法律道德。
22、父母及老师的一句话,的确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所以请慎言。凡话必含更好的可能性,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充满希望和积极。
23、对孩子说不的原则:
1)少说“不”,越少越有启发意义。
2)事前规则的约定比事发时的“不”更易让孩子接受。
3)少直接说不,换一种表达方式。
4)说不后,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
5)简明解释说不的原因。
6)不以条件交换。
7)说不时平静而坚定。
8)一旦说不,就要坚持。
24、对孩子,请远离语言暴力:
1)恶言:笨蛋、傻瓜。
2)轻蔑:我就知道你不行。
3)压制:闭嘴。
4)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5)抱怨:妈妈的不幸,都是因为你。
6)哀求:求求你别这样,好吗?
7)讽刺:你可真行啊!
8)攻击:你怎么这么坏呢!
9)贿赂:如果考前三名,我就给你买......
10)威胁:你要......我就......
25、在人多的地方,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得不对就骂,那孩子的自尊在哪里呢?孩子需要爸妈的爱,所以他被骂也不会离开,他只能放下自己的尊严去保存爸妈的爱。孩子因而无法建立自尊。
26、爸爸妈妈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创伤在心,那是感觉所在,理性不管用,不能说事情大小来判断创伤之轻重。过去成年人喜欢“逗”孩子,用的都是负面的话,无意中造成很多伤害,都是内心深处的伤害。
27、好的教育,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和思考,包括质疑我们,不断增加孩子的选择,增强孩子的力量,去自己解决问题。坏的教育,则总试图去替代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让孩子确信我们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而更坏的是,多数人认为后者才是为孩子好,才是好的教育。
28、在孩子心里,最重要的是父母,最不重要的是学习。当父母全心相信他们的孩子身上有不凡潜力,子女就有可能表现出卓越的成就。
29、要孩子爱学习真的不难,难是难在父母不愿改变本身的限制性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孩子有至少三股极强动力去支持这个方向:
1)渴望得到做得好棒的肯定。
2)想讨好父母的原爱动力。
3)在同辈中实力出众。
30、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比任何学习成绩及荣誉更重要,因为它们是决定人生成功快乐的核心要素,学习成绩及荣誉,顶多只是帮补而已。可惜这点还未在社会上被普遍注意。
31、孩子生活里各方面的问题都呈现在他学习方面的态度和行为上,因为父母看不见那些各方面问题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的背后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的背后是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妻问题是两个人对人生对婚姻对亲子的心智模式问题,而心智模式问题是源于两人成长过程的问题。
32、幼儿期除游戏外,教会孩子懂得表达,认识自己的情绪,凡事懂得用思考,有自我意识,有好奇心,勇于探索及乐于照顾自己。这些远比早教有意义,并且——神奇地——让孩子入学后能更轻松成功地学习。
33、孩子本该有无限的好奇与求知欲,才能让孩子的身、心、脑有更好的成长,发问就是讯号。今天的社会里,往往一方面这些动力被打压了,同时父母又在担心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34、孩子念头之“奇怪”是因为成人脑里已经有太多的框架规条,汽车、飞机以致相对论开始时的念头都被众人视为奇怪,不知多少爱因斯坦被扼杀在成长过程中。若无明显的大危险大成本,就多鼓励孩子奇怪一下。
35、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DD、ADHD属同一问题,绝大多数个案可以用心理治疗+活动练习解决(如健脑操)。人在拼命或逃命时的身心状态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长期维持在这个状态里,这便成为标准生活模式了,这是需要创伤治疗的症状。
36、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原因可能是:
1)早教、幼教、入学创伤;
2)孩童时代老师不良态度;
3)出生创伤:剖腹产、难产、意外早产;
4)怀孕期创伤;
5)幼童时代父母不和、分离或缺乏跟孩子连接;
6)父母过于严厉、溺爱或过度强调成绩而忽略爱的表达;
7)孩童期间生活中的创伤,如意外、受邻居欺负等;
8)系统性问题。
37、父亲的角色特征:
1)家庭关系的构建者。家庭的各种关系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责任感和亲密关系;
2)生活的供养者。挣钱养家;
3)精神导师。更具思想、进取精神和独立性;
4)行为榜样。更易被孩子追随和模仿;
5)生活玩伴。更爱游戏、运动和大自然;
6)学习伙伴。更具开放心态和学习能力。
38、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就是风度。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39、父母不愿去追求自己的未来,于是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从此没有自己的未来。
40、世界上最可怕的一句话:孩子是我生命的全部。不能抓住孩子不放,系统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向前,无保留地给下一代最大最多,包括自由与机会,助他培育出照顾自己的能力,就该放开。
41、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妈妈,会去做出种种以压力惩罚操控的方式对孩子有诸多要求与安排,而不能让孩子在爱、安全、轻松的空间里快乐成功地成长。爱是安全与轻松,不是撒手不管!“管”的需要来自孩子不懂或不愿采用有效的方式(不一定是父母指定的方式)。
42、儿子不能做儿子,而是做了母亲人生里最重要的男人,母亲的溺爱更会让他在自己的情感关系及婚姻里产生很多、很大的问题。所以,人生里最重要的是跟伴侣的关系。“孩子长大让他飞走”,父母有这样的心态,孩子才有最大的机会,系统才有最好的发展。
43、与孩子约定目标:帮助TA发展出照顾TA本人的能力,从观察分析理解思维到语言行为态度策划,容许TA有反复犯错失败,约定每次都讨论总结学习。相互帮助成长,会有极好的亲子关系。
44、父母的优点,孩子不一定有,但人类却在不断地进步,何必给孩子这么大的压力呢?帮助TA发展出来一个跟你意愿不同但可能更优秀的人吧。
45、帮助孩子增强力量、自我意识、自信和思维能力,让TA知道人生是一条不断活在不同意见中的路。从中成长,从中磨练,还要提醒TA所有的不同意见背后都是爱,更让TA明白因为有爱便想操控对方是不会有良好效果的。
46、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去安排孩子出国,其实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做父母就应该这样”而做。孩子的事孩子没有参与和决定权是独裁、自私,如果认为孩子太小不能参与决定,那么孩子也就是太小不能独自出国学习。真的为孩子好,至少会关注孩子的感受。没有孩子的真心全心支持,事情本来就无成功希望。
47、很多家庭普遍忽略孩子两件重要的事:
1)建立自我意识。没有“自我”的人容易听话、乖,但是就难以建立独立的思想和认识照顾本人人生的权利与责任。
2)和跟本人的感觉连接。与本人感觉分离,就难以准确感受事情对本人的影响,这样的人也难以关注对方的感受。两点都能破坏情感关系。
48、把孩子放在育婴箱里成长,抗病能力会很低,出来后需要补回来的工作会很艰巨,而且会有很多创伤。世界就是这样,让孩子看清楚;维持与孩子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敢于发问,父母少责怪多肯定,给予正确、正面积极的指引。这样,孩子能判断是非,能照顾好自己,能培养出力量,将会成长得很好。
49、不要只教孩子坚持前进,也要教孩子当前进不是最有效的方向时懂暂停,甚至后退。只容许前进一个方向的人,没效果时只懂得增加力量,暴力、违法都是这个方向的结果。真正爱自己的人都容许自己做得不够好,最重要的当然是教会孩子懂得观察和思考。
50、家长要去除心中的焦虑与恐惧,践行才能真知。很多家长说,我都明白了,就是做不到。
1)不行出来,怎么谈真知!
2)去除心魔,也需要践行;
3)家长努力成长的过程,是对孩子最好的影响。教育制度要批判,但尤其是反思自己的价值观。自己不行动,批判学校,就是推卸责任。
51、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总是在两份相互矛盾冲突的内心动力中纠缠:一份是需要紧密的连接,另一分却是推开父母让自己独立生活。这两份动力都是源于保证生命传承做得最好的爱,都是为了系统最有效的延续。孩子内心因此很容易苦恼,父母与儿童辅导师需要关注及配合孩子这两方面的需求。
52、关于生命这棵树:在魔法学习的系统中,孩子的所有行为像树冠,是茂盛还是枯萎,只是生命的现象。呈现的是孩子生命本身的状态和孩子与父母的连接状态,这些也会隐含其中。所以,一味强调学习这个单一的结果是无效的,只有理清树枝(能力)、树干(思想、信念)、树根(自我、系统),才会有真正的效果。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