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这两个字感觉像是一个若有若无的钥匙,能为自己的孩子开启智慧都钥匙。所以能把握住了就能为孩子开启无限的世界,但是开错了就会让孩子产生排斥得不偿失。
所以如何能够找到启蒙的合适时间很多文章都给我们提供了参考。当然,这只是参考,真正如何开始启蒙我认为完全取决于孩子。
艺术启蒙、英语启蒙、国学启蒙、运动开发、思维、专注力、品格……数不胜数的能力需要家长带领孩子慢慢形成。但是每个人都精力有限,我们无法面面俱到,而且我认为也没有必要那么全面。我认为只要为孩子建立好良好的品格,其他的大可以等她大了,给她自由选择的权利。
所以我一直都把启蒙看成一个偶然。在我陪伴大宝娱乐的过程中,大宝都会给我传达一些她的想法和兴趣,虽然女孩都爱扮家家,但是每个女孩扮家家的方式会不同。我家大宝喜欢排列组合,她不喜欢按照玩具原来的方式玩,她喜欢把杯子当成桌垫,把碟子当成桌面。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
而且她在搭积木等东西都时候她都是胡乱搭,搭建完了看着像什么就是什么。和大人一开始打好腹稿的拼积木方式不一样。
基于此,我认为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她可以把东西变得天马行空。一个简单的东西她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赋予玩具很多灵魂。
所以我就开始给她买了七巧板和一些艺术启蒙的绘本和玩具。一开始她并不感兴趣,只是偶尔翻看那些书,漫不经心的翻一下。我以为自己失败了。但是就是这些漫不经心其实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昨晚,大宝又在玩积木,突然她就停了下来,安静的思考了一会就跑走了,之后拿来了一本书问我,妈妈你看我搭的和这个像吗?原来她翻看的这些绘本中的图案在她的脑海中形成。不经意间这些图形就会跳出来。之后她开始喜欢上这本书,但是也只是喜欢其中的几个图案,比如圆圈、线条和心形。对于三角形和方形她始终不喜欢。
所以我认为启蒙应该就是这样的,源于生活和游戏。
我们家在彼此对话的时候外婆都喜欢说一些成语,一是为了丰富大宝的词语、二是为了让大宝学会精简语言。所以大宝在三岁就已经会很多简单的成语,比如小心翼翼、五光十色、一目十行、乱七八糟之类的。因为这些词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所以大宝学得很快。外婆也尝试教大宝背一些简单的古诗,因为大宝并没有积累足够的感受和背景知识,无法在她的脑子里形成画面,所以一首《悯农》教了很久,大宝始终不感兴趣。
先为孩子搭建世界的框架再进行启蒙。这样的启蒙是自然的,不是强迫的。启蒙本该行云流水,而不是刻意为了启蒙而启蒙。每个家庭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不一样,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才能够更好的获取启蒙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