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种棉花改善生活,棉花洁白如雪,便能卖个好价格
因此,无论天气多热,母亲都会在赶在下雨前采摘完
每到这时,她凌晨4点多起床,并叫醒还在熟睡我们,一起下地
有时,我们稍有懈怠,母亲就会扯着大嗓门训斥,一大早,搞得人心情沮丧
有一次,弟弟实在是太困,就在棉花地里睡着了,谁知,还被母亲打了一顿
早起干活还挨训,我们心里自然不悦
但在棉花摘完的那一刻,母亲就跟个没事人一样,语气温和,直抒爱意
这让我十分费解:难道呵斥我们、打弟弟的事儿就过去了吗?我心里暗暗较劲儿
像这样的情景,隔三岔五会都在我家上演,包括现在家里卖农产品
每每这时,我甚至会憎恶母亲,不大喜欢和她长时间相处
我的父亲是个脾性极好的人,也多次因母亲的”急脾气“而受气
事后,母亲依然和颜悦色地对待父亲,就像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当我明白了“稀缺”让人变笨的逻辑后,我知道了,母亲为什么会这样
《认知觉醒》中说:
当人在被眼前最迫切的生计所牵动的状态下,他们的智商表现都比较差,而在收获季节之后,他们认知水平提升,且情绪平和
今天,我终于理解理解母亲反复无常的情绪,毕竟,母亲也不想”变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