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意识到家里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孩子,我和老公能做到百分之九十的耐心,但对于伴侣,我们却一点就着,容易炸毛。
在外人眼里,我温柔和善,性格极好,鲜少生气,老公也同样大气豪爽,不拘小节。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彼此的眼中竟是脾气暴躁,难以沟通的低情商人,简直不可思议。细细想来却又不足为怪,我们犯了大部分夫妻都会犯的一个致命错误:
因为相知相伴多年,因为觉得足够亲密,便认为无需顾忌与对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原本的关心与好意,到了嘴边就变成了埋怨与指责。原本的建议与请求,出口却成了命令与指示。时间久了,彼此耐心被消磨,抱怨责怪升级,出口便是战争,最终要么在战争中你死我亡,两败俱伤,要么热战变为冷战,在冷战中消磨掉最后的感情,终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真所谓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因为知道对方不会怪我们,就将最伤人的言语刀子挥过去,殊不知说多了,听的人心里也是千疮百孔,也会鲜血淋漓。
2.
我的父母就吃了不会好好说话的大亏。尤其是父亲,拧巴而固执,好好的一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变了味。在我的记忆里,他跟母亲的相处模式就是互怼,互相指责,互相埋怨,他俩一开口,家里的气氛冷到冰点。我们兄妹几个在这种氛围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成为他们生气的导火索。大哥受此影响,对婚姻关系望而生畏,直到现在都不愿意结婚。二哥却在一贯的和事佬的角色中失去棱角,在结婚后选择走不说话就不会错的路,凡事都失去自己的主张。而年迈的父母的感情早已在互相伤害中就消磨殆尽,已经很少交流。父亲住在老家,母亲住在县城二哥家,一年两人都不愿凑在一起,偶尔儿女回家团聚,凑在一起的两人也是互相嫌弃,视对方为空气的。这成了我们子女心中最深的痛。
原声家庭的影响让我深深认识到: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最幸福的来源,就是父母相爱,家庭温馨。而我,却在不知不觉中重蹈父母的覆辙。好在目前还处于苗头阶段,还没有对孩子产生影响,一切都还来的及。
3.
最近看了不少婚姻育儿经,其中有一种理论让我汗颜:好的婚姻中,夫妻关系一定高于亲子关系,理论根据是:
以夫妻关系为核心,亲子关系为配角的家庭幸福指数极高,家庭整体关系会稳如磐石,牢不可破。而如果亲子关系是家庭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的家庭则会脆弱不堪,矛盾不断。也就是说好的婚姻,夫妻关系一定高于亲子关系。坏的婚姻,则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此观点,让我如梦初醒:从大宝出生后,我的婚姻就沦为“坏婚姻”了:一切以孩子中心,整个家庭都在围绕孩子转,孩子笑我们跟着开心,孩子哭我们跟着难过。总之,我们作为配偶、夫妻的角色逐渐在淡化,而作为父母的角色越来越突出:
我们的微信头像,都是两个孩子的照片,昵称都是某某妈某某爸。我们的朋友圈,晒的永远是俩孩子;朋友亲戚一见面,三句话不离孩子,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学习成绩……
愿意温柔细语的陪孩子玩上半天,却不愿好好的跟伴侣话说第二遍,愿意剁手花钱给孩子买东西报兴趣班,却不愿花点钱动点心思为伴侣准备点惊喜与浪漫……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离婚率最高的时期,就是生孩子后的头三年了吧。因为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在有了孩子后进入了坏婚姻,往往因为孩子,而忽略了对方,把一切耐心给了孩子却把所有不满给了对方。却全然忘了一件事:父母相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在父母恩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就算单身,也不会丧失对爱情的期待。就算分手,也不会失去再爱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最最重要的不是吗,一个有爱而且会爱的人有何惧?
4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夫妻本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但可以在朝夕相处和相濡以沫中铸就最亲密的关系,一起生儿育女,执手白头偕老;可夫妻关系又是最最脆弱的,任何伤害,打击就能使原本最亲近的两个人分道扬镳、形同陌路,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请小心呵护我们的婚姻,给伴侣多点耐心,多点关爱,好好说话,用心表达。不要让我们的嘴成了破坏婚姻的武器,而要让它成为滋润婚姻的润滑剂。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提前祝大家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