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王阳明
王阳明认为世间本没有善恶之分,也就没有为善除恶之说。若真要弄出个善,恶来,也是存在于人心当中,遵循自然而发展就是善被外物所扰,掺杂私欲就是恶。
所谓善恶,只不过是在周边环境影响下依据本性而产生的,有善恶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习惯,本性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平时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暗中操控着你,它决定着你大部分习惯。决定着你的性格,甚至决定着你的人生。
人生下来都很朴素很自然,由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圆满的自然的人性被刻上了许多的花纹雕饰,原本的朴实被破坏了。其实人不应该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朴素的东西。
人需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灵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会有作奸犯科的盗贼,不会有我们认为的大恶。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如果将绝圣气弃智的观念归纳到生命理想中,便是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见素抱朴正是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
孔子在(论语)中也说,素,如一张白纸,毫不沾染任何颜色,人的思想观念要随时保持纯净无杂,即不思善,不思恶。心地胸襟,应该随时怀抱天然的朴素,以此态度来待人接物,处理事务。个人拥有这种修养,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持有这种生活态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谐。
优秀的东西就在人们自己身上,但是,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大多数人都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可贵,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时人应该成为拒绝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不要让外在的雕饰破坏了自然的本质。一个人若能以本色示人,焕发本真个性,活出自己便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