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某种动植物泛滥成灾的报道,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是怕怕的。
我最早看到物种泛滥成灾的报道是有关小龙虾的。记得一九九五左右,我们地区一家报纸的记者就对小龙虾描述得忧心忡忡,说对于这种外来物种,本地根本没有天敌,而且它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它们不但在田梗上钻洞,毁坏农田,破坏粮食生产;还钻穿水坝,危及水利工程。而且对于农药都具有抗药性,无法杀灭它们。农业专家们都为之伤透了脑筋。我看了也觉得心情也挺沉重的。
但是事实很快打脸这家报纸。每当夏季来临时,无论走到哪个城镇,吃小龙虾喝冰镇啤酒是夜宵排档的标配。每晚整筐整筐的小龙虾就这样在数不清的排档里源源不断地消失在吃货们的肚子里。
那时就有人开始在野外捕捉小龙虾,人人知道这个东西不但能吃,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
我的一个同学当时在管建筑施工,他们要在一块桔园地上建一座学校,上面的桔树都将要被砍光,他晚上在工地值班时要用抽水机把桔树垄之间的水沟排空。水干后,水底的淤泥层有很多小龙虾,能轻松捡满一大脸盆。
白天的时候,有很多外来的打工也拿着水桶到这里来捡小龙虾。这些小龙虾要么被带回家烧成美味,要么伍毛钱一条直接卖给路边油炸摊,路边摊炸熟后卖一块钱一条。
也经常能看到有人在河里钓小龙虾;装备更先进的,是直接用带蓄电池的电网来捕捉。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野外基本上看不到小龙虾了。市场上卖的龙虾都是外地运来的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最有名的就是“盱眙龙虾”。托小龙虾的福,我认识了“盱眙”两个字,要不然,我必定把这两个字错念成“于台”。
一个本来要泛滥成灾的动物,因为成了吃货们的美味,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需要人工养殖才能存在的紧俏货。
所以当我经常见到国外的新闻报道有什么动植物泛滥成灾时,我首先想到原因肯定是老外不吃这个东西。据说我们的中华大闸蟹在德国成了外来物种而泛滥成灾;亚洲鲤鱼被引进美国后,因缺乏天敌,同样多到泛滥成灾;而澳大利来的野狗、野兔等外来动物也是如此。
老外不吃这些动物,有些是习惯上接受不了,比如大闸蟹和亚洲鲤鱼;有些是怕动物身上的病毒,如野狗野兔野猫。要消灭这些外来物种每年都要化费大量的资金,但奏效甚微。
但是,这些动物如果在我们国家,只要法律不禁止捕杀,我相信它们根本不会有机会泛滥成灾。唯一的问题是要告诉吃货们把它们吃成几级国家保护动物。
黑鱼和罗非鱼,属于外来物种,引进我国后好像没有人担心过他们的泛滥成灾。它们肉多刺少的良好肉质,高蛋白含量,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食用鱼类。所以也无例外,还得靠人工养殖。
当然,有些东西泛滥成灾的时候,仅靠人吃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蝗虫泛滥成灾时,那黑压压的一片降落一个地方,短时间内会吃光一个地方的农作物。油炸蝗虫味道虽然不错,但是人吃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我在新疆旅游时曾听说过从全国各地空运鸭子来新疆吃蝗虫的趣事。据说蝗灾发生时,每次都是几万甚至上十万只鸭子的大部队被放出去,场面蔚为状观。真的是水来土淹,兵来将挡,蝗虫来,鸭子上。当蝗虫吃光了,鸭子也长肥了,一举两得。不知是哪个想出如此绝妙的灭蝗方法来,必须要点个赞。
所以只要能吃,不管是人吃还是家禽家畜吃,这个东西在我们国家肯定不会泛滥成灾。即使在国外泛滥成灾的动物到了我们国家迟早都要靠人工养殖才能存活。
除了动物,植物也一样。据说有一种植物,在美国相当令人头痛,那就是风滚草。它非常耐干旱,是沙漠地区或多沙干旱地区的常见植物,每逢干旱,它的根部就收缩,全草呈球状,随着风力到处滚动,遇火就会着火,遇水就重新成活生长。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力极强。不但占领农田,还带来火灾。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居民,但竟然都拿它没有办法。
我原来认为这种讨厌的植物只存在美国,原来我们国家戈壁滩上一直也有。但在我们国家,它不但非常规矩,还为我们的餐桌贡献了一道美味蔬菜,它在我们国家有个别样的名字,叫猪毛菜。不但可以炒菜,还可以凉拌。据说还有降血脂降血压和消除便秘的效果。
所以它基本上没有机会长大,因为在鲜嫩的幼苗时,就被我们的吃货当成美味的菜肴吃掉了。现在打开淘宝、拼多多,里面猪毛菜种子和人工种植的鲜嫩茎叶到处有卖。它不就是一种蔬菜嘛,也是需要人工种植的。
这种草在我们国家即使长大了,随风滚动了,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这时它可以被做成扫帚,而且也是良好的植物燃料。唯一的缺点是,野生的数量不足。
最需要担心的是那些不能吃的外来动植物,真的可能会泛滥成灾。就像加拿大一支黄花,生长能力惊人,只要没有人耕种的荒地山坡,本地植物都会被它竞争抑制而消亡,最后它就会近乎无限制生长。
虽然没有动物吃它,但是科学家发现芦苇的生存竞争力要大于它,有望成为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替代种植物。
泛滥成灾也不一定都是坏事,起码说明生长能力好,产量很高。如果能合理利用,也能变废为宝。万一将来加拿大一枝黄花能够被开发利用来制药和造纸,谁还讨厌它的泛滥?即使植株不能开发利用,那么决定它强大生长能力的基因也值得探索,这样的基因如果转移到农作物上,应该更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与收获。
能吃能用的东西多多益善,这也不是我们生产上一直追求的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