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良久,不知如何下笔,羞赧之余,方自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说实话,读书对我来讲算是比较久远的事情了。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一部手机在手,网络中的信息量犹如风暴一般涌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快节奏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你不断前行,总怕一停下来,就会落后。
以上皆为没有时间的托词吧,在与支教岛各位老师的交流中,她们对于读书的热情,让我自愧不如,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做“方法总比困难多”。一切的“没时间”都是自我安慰式的逃避,打扫家务可以带耳机听有声书;床头放几本书籍,睡前几分钟可以拿来阅读。时间最是公平,对于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成功者总会想办法去利用时间,一事无成者总会为自己的懒惰想诸多借口。而我比较惭愧,属于后者。所以我想做出改变,偶尔停下来,静下心,去读、去写、去记、去思考。
读陶先生的文章我的收获与感悟首先是行与思。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当时不同,但是陶先生所处的高度与他对教育的见解与思考依旧适用。“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早国”。教育不仅仅一种行业,它所面向的是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教育者的言论与行为,会对受教育者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家的发展首要的应该是人才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造就人才,人才发展造就一个国家。身为教育者,所肩负的责任可见一斑。
“人是人,我是我。天既生我,则必与我们以一种为人所乐能为之能力。不然,既有他,何必有我”。对于教育者,随大流,无主见,混日子,碌碌无为是大忌。不必要求你一定要成为孔子一样的大教育家,但必须要思考,如何成就自己;不是说已经有了各大名教师,自己就不去学习进步。我所教授的是小学生,对于受教育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型,犹如素纸,且人人不同,身为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要求自己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影响这些孩童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现在总有人抱怨现在的教育累,教师被一些其他的事物所累,逐渐违背了初心。之前听过一个演讲,刘媛媛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其中她谈到: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一个斗士的一生。所有的累与不累都属于主观性的,是可控的,保持乐观,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我们能做到就是改变自己,快乐与幸福感,是自己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