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两天一夜以三板斧为底层逻辑设计的战略研讨会,Hold场的HRBP是5年醇+了,业务Leader对产出的评价还是相当的高,还包括核心骨干,参与的同学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两天走下来整体的感觉似曾相识,所谓三板斧的底层逻辑,回想起在HD服务的期间,“金三角组合”(我们三位战友的微信小群名字)也设计过的两个项目“星级案场训练营”和“蜕变新思维训练营”,底层逻辑都如出一辙。
然而,有效和有名也是两个概念,有效需要有心和有料;但是,有名还需要包装和传播。
(说到这,突然感觉就像自己2017年开始做优势,选择了一条以1对1专属辅导的路去走,而今也看到有些教练则会选择以请全体的方式区开展,并从更注重传播;反观自己有点低头闷声总认为1对1才能保证质,似乎陷入了非理性的逻辑中。)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没有能直观的get三板斧,究竟是个什么!关于三板斧的底层逻辑,之前看过一个老师分享的观点提到,三板斧和创始人马云对儒家、佛家和道家的理念相关。然而,从项目设计的逻辑和从理论层面来看,是运用了U型理论、团队动力、认知心理学等原理设计的。
在坊间的资料其实谈的都是理性层面的,例如业务组织人,说明白为什么是拿结果、建团队和招聘解聘。但事实上,为什么上过三板斧的管理者对此印象那么深刻。正正是因为非理性层面的感知。如何理解,什么是非理性层面的感知?其实就是管理者在课堂中实际的参与和感受,带来心灵上的触动和被挑战认知的边界带来的力量。
当我了解到三板斧的实施流程时,就看到其中最重要的课程设计,教学活动不仅仅通过阅读、讨论、案例这些低刺激强度的方式,而是使用了高刺激强度的情境模拟让管理行为在最短的时间中,浓缩并放大展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其中最核心与高潮的两个环节是:腿部的情景模拟是管理者需要在课堂中对团队成员做绩效的强制排序;腰部的情景模拟便是需要在最终呈现一个舞台剧作品,最后对作品和整个组剧的过程进行的复盘。现场每一个人都会像被用放大镜一样,像在这个过程中的管理行为感受,甚至将过程中曾经发生的冲突、愤怒、喜悦、逃避等等的现象和情绪,被记录、被呈现、被讨论,我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直面过程中所有的一切。你可以理解为真人秀,如果你有看过,川建国同志在没有当总统之前,做的《飞黄腾达》这个节目,那么你应该get到了其中的一二!就是有些管理者,如果开放度不够,有可能在现场会跟带班的老师杠起来,所以三板斧也很讲究入戏和出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写到这里,突然蹦出来一个想法——如果把优势主题和三板斧底层逻辑结合起来,设计一个项目会有怎样的效果。